《造飞机的工厂》:铁翼切割天空时我们谈论存在与虚无

《造飞机的工厂》:铁翼切割天空时我们谈论存在与虚无

1997年,张楚推出第二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这张被工业噪音与哲学思辨缠绕的唱片,像一台生锈的机器,在九十年代末的文化废墟上发出尖锐的金属摩擦声。

褪去《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里诗意的抒情外衣,张楚开始用更锋利的语法切割现实。同名曲《造飞机的工厂》以机械重复的鼓点构建流水线节奏,萨克斯如同穿透铁皮的警报声,与主唱混沌的呢喃构成复调。当”飞机飞过天空”的意象反复坠落,工业化进程中的个体异化被具象化为永不停歇的流水线,工人在制造飞行器的同时,自身却被重力牢牢钉在地面。

《结婚》用诡异的童谣式旋律解构婚姻制度,手风琴与失真吉他的对抗中,爱情被解剖成”精确的齿轮咬合”。《动物园》里合成器模拟的动物嚎叫,暗喻着被规训的欲望如何在栅栏内外同时失效。张楚的歌词愈发趋向抽象诗化,却在每个意象裂缝中渗出存在主义的黑色血液。

这张专辑的录音质量常被诟病为粗糙,但那些混浊的声场恰似世纪末的集体精神图景。贝斯线如生锈的钢筋在混凝土里游走,吉他反馈像未焊死的零件在空气中震颤。制作人贾敏恕刻意保留的毛边感,让整张专辑成为时代转型期的声音标本。

在铁翼遮蔽的天空下,张楚用11首工业寓言完成了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病理切片。当整个社会沉迷于物质生产的狂欢时,他执拗地站在流水线尽头,收集那些被切割下来的灵魂碎屑。这种清醒的痛苦,使《造飞机的工厂》成为华语摇滚史上最接近卡夫卡式的精神图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