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Kaiser Kuo

基本背景

郭怡广(Kaiser Kuo),美籍华人,1966年2月23日出生于纽约州。父亲郭志鸿为台湾旅美钢琴家,母亲为美国白人。1988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洲研究专业,大学期间系统学习中文与中国历史。

与唐朝乐队的交集

  1. 首次加入(1988-1990)
    • 1988年与丁武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宿舍组建乐队雏形,命名”唐朝”取自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 担任吉他手期间参与乐队早期风格定位,将西方重金属与东方元素结合
    • 1989年因学业返回美国,1990年正式退出

  1. 二次加入(1996-1999)
    • 1996年接替离队的吉他手刘义军(老五)回归
    • 参与1998年专辑《演义》录制,负责《缘生缘灭》等曲目吉他演奏
    • 1999年随乐队赴德国柏林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演出
    • 1999年12月因个人发展原因再次离队

其他音乐活动

  • 1994年在北京组建”春秋”乐队,任主唱兼吉他手
  • 2001年组建”檀香枪”乐队,融合摇滚与电子元素
  • 2012年参与”红摇滚”乐队,与谢天笑、高虎等合作

非音乐领域经历

  • 1995-1997年任《新闻周刊》中文版编辑
  • 2001年起从事科技咨询工作,曾任百度国际公关总监
  • 2014年创办播客节目”Sinica Podcast”,聚焦中国社会议题

教育背景补充

  • 高中就读于纽约市布朗克斯科学高中
  • 大学期间修读中国语言文学、明史及佛教哲学
  • 2006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鲍家街43号 王磊

  • 基础信息
    • 姓名:王磊(与同名独立音乐人非同一人)
    • 活跃时段:1993-2000年
    • 定位:贝斯手/和声

    1. 教育背景
      •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低音提琴专业

    1. 乐队轨迹

    1994年11月:

    • 加入初创阵容,与汪峰、龙隆等组建乐队
    • 参与创作首张专辑《鲍家街43号》全部曲目

    1997年:

    • 参与录制《小鸟》《晚安北京》等代表作
    • 随队进行全国高校巡演

    1998年:

    • 参与第二张专辑《风暴来临》录制
    • 在华纳唱片”中国火”合辑中贡献贝斯演奏

    1999年:

    • 参与最后一次公开演出”北京新声”系列音乐会

    2000年:

    • 随乐队建制自然解散结束合作

    1. 技术特征
      • 采用Fender Precision Bass作为主要演奏乐器
      • 参与编曲时注重低音声部的叙事性表达

    1. 合作记录
      • 1996年为地下纪录片《北京杂种》配乐
      • 1998年短暂参与张有待主持的电台节目录制

    1. 行业关联
      • 音乐圈昵称”大磊”
      • 音乐学院时期与张岭、刘君利等贝斯手同届

    单小帆

    关于鲍家街43号乐队成员单小帆的信息如下:

    单小帆(本名单晓帆)作为初创鼓手参与组建了鲍家街43号乐队。乐队名称源自中央音乐学院旧址门牌号,该院校友汪峰、龙隆(吉他手)、王磊(贝斯手)、杜咏(键盘手)与单小帆于1993年正式成立乐队。现存影像资料显示,单小帆在1994年”首都高校巡演”期间已担任乐队现场演出鼓手。

    1997年乐队发行首张同名专辑《鲍家街43号》时,单小帆确认参与专辑录制工作。该专辑鼓手职位在唱片内页署名为单小帆,专辑收录的《小鸟》《我真的需要》等作品中的打击乐编排均由其完成。1998年第二张专辑《风暴来临》制作期间,单小帆仍列名乐队正式成员。

    1999年乐队参演”中国摇滚新势力”香港红磡演唱会时,公开演出记录显示单小帆持续担任现场鼓手。2000年汪峰签约华纳唱片后,单小帆随乐队其他成员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现存最后可考的公开活动为2000年4月北京”再见鲍家街”告别演唱会,演出人员名单明确记载单小帆担任当晚会鼓手。

    中央音乐学院校友名录证实单小帆为该院1990级学生,主修专业信息未公开。与乐队相关的采访资料中,单小帆未留下任何个人访谈记录。2000年后单小帆的个人发展轨迹未见公开报道。

    张哲轩

    盘尼西林乐队主唱兼吉他手张哲轩(艺名小乐)的历史资料整理如下:

    基本信息

    • 出生日期:1992年2月11日
    • 出生地:河北省保定市
    • 教育背景: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毕业

    音乐历程

    2012年:

    • 组建盘尼西林乐队(Penicillin),担任主唱、吉他手及主要词曲创作者
    • 乐队初期成员包括贝斯手熊花和鼓手小羊

    2014年:

    • 参与录制《中国好歌曲》校园行北京站演出

    2017年:

    • 3月发行乐队首张录音室专辑《与世界温暖相拥》
    • 专辑包含《雨夜曼彻斯特》《运河边的老栎树》等12首原创曲目

    2018年:

    • 参加《中国乐队》综艺节目录制
    • 7月发行EP《群星闪耀时》,收录4首作品

    2019年:

    • 参与录制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第一季
    • 6月发行第二张专辑《浮生若梦》,包含10首作品
    • 10月开启首次全国剧场巡演

    2020年:

    • 发行单曲《孤梦》《瞬息间是夜晚》
    • 12月获得第2届《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年度摇滚新势力奖

    重要演出

    • 2017年迷笛音乐节
    • 2018年草莓音乐节
    • 2019年仙人掌音乐节
    • 2020年南京森林音乐节
    • 2021年成都星巢秘境音乐节

    创作特点

    • 歌词中频繁出现”星辰””夜晚””雨水”等意象
    • 音乐风格融合英伦摇滚与后朋克元素

    合作记录

    • 2019年与导演张扬合作纪录片《大理的声音》
    • 2020年为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创作插曲

    教育背景补充

    • 初中就读保定十七中
    • 高中阶段开始接触摇滚乐并学习吉他
    • 大学期间参与多支校园乐队

    谢玉岗

    谢玉岗基础信息

    • 中国辽宁省大连市人,惘闻乐队创始成员及核心人物,担任主唱、吉他手、词曲创作及编曲。早期亦参与部分打击乐编排。

    乐队组建与发展

    1. 1999年:谢玉岗与耿鑫(贝斯手)在大连组建惘闻乐队,初始成员包括金岩(鼓手)、徐增铮(吉他手)、连江(键盘手)。乐队名称源自“罔闻”,后因成员误写定为“惘闻”。
    2. 2000年:发行首张专辑《晦涩的阴阳之路》,风格偏向后朋克。同年鼓手金岩离队,张岩峰短暂接替。
    3. 2002年:键盘手连江退出,乐队转向器乐摇滚方向。同年鼓手张岩峰正式加入。
    4. 2003年:发行第二张专辑《RE:RE:RE:》,确立实验性器乐风格。吉他手徐增铮短暂离队后回归。

    重要作品时间线

    • 2007年:专辑《7 Objects in Another Infinite Space》发行,首次尝试长篇叙事结构。
    • 2008年:专辑《IV》录制于北京老哥录音室,标志后摇滚风格成熟
    • 2010年:专辑《L & R》与比利时厂牌合作,首次海外发行。同年键盘手黄凯加入。
    • 2012年:专辑《0.7》包含8首作品,谢玉岗主导使用大量效果器实验音色。
    • 2014年:专辑《八匹马》录制,乐队首次赴欧洲(德国、荷兰)巡演。
    • 2016年:专辑《岁月鸿沟》获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乐队奖”。
    • 2018年:专辑《看不见的城市》灵感源自伊塔洛·卡尔维诺同名小说。
    • 2020年:双专辑《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疫情时期的创作模式。

    国际活动记录

    • 2015年:参加荷兰Roadburn音乐节,成为首个受邀的中国后摇乐队。
    • 2017年:英国arctangent音乐节演出,与Mogwai同台。
    • 2019年:北美巡演覆盖纽约、洛杉矶等12城,纪录片《七千里又怎样》同步发行。

    录音室与制作

    • 2009年:谢玉岗在大连建立惘闻工作室,自主完成多张专辑后期。
    • 2013年:工作室升级为Space Circle Studio,独立制作《八匹马》等专辑。

    其他音乐活动

    • 2011年:与文智湧(实验音乐人)合作即兴项目《回声图书馆》。
    • 2015年:参与北京即兴音乐节,与李剑鸿、李青等先锋音乐人合作演出。
    • 2018年:担任大连独立音乐场景推动者,参与本地Livehouse“赫兹”运营。

    高虎

    1978年

    高虎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童年时期受家庭环境影响接触音乐。中学阶段开始自学吉他,逐渐对摇滚乐产生兴趣。

    1997年

    高虎赴北京发展,早期参与地下音乐活动,结识多支乐队成员,为后续组建痛仰奠定基础。

    1999年

    高虎与张静(贝斯手)、李豫川(吉他手)、迟功伟(鼓手)在北京正式成立“痛苦的信仰”乐队(后简称“痛仰”)。乐队初期风格以新金属为主,歌词多关注社会议题,迅速成为北京地下摇滚圈代表。

    2001年

    乐队发行首张专辑《这是个问题》,收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愤怒》等歌曲。专辑封面为哪吒持剑形象,成为乐队早期标志。同年开启首次全国巡演,覆盖20余城市。

    2003年

    参与“摇滚北京”系列演出,与夜叉、扭曲机器等乐队同台。同年高虎创作《公路之歌》,灵感源自乐队云南巡演经历,歌词“一直往南方开”成为经典口号。

    2006年

    乐队正式更名为“痛仰”,风格逐渐转向融合民谣、布鲁斯的多元化摇滚。同年发行EP《不》,封面哪吒形象变为双手合十,引发乐迷讨论。

    2008年

    第二张专辑《不要停止我的音乐》发布,收录《再见杰克》《安阳》等曲目。专辑在丽江录制,标志创作主题从社会批判转向个体生命体验。该专辑被媒体称为“中国摇滚转型代表作之一”。

    2010年

    启动“改变你的生活”全国巡演,覆盖50余城市,创国内独立乐队巡演规模纪录。同年参与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大型演出。

    2013年

    发行专辑《愿爱无忧》,融入雷鬼元素,其中《扎西德勒》等歌曲展现藏地文化影响。高虎在采访中提及创作灵感源于多次进藏经历。

    2015年

    《愿爱无忧》获第三届中国摇滚迷笛奖“最佳年度摇滚专辑”。同年启动“今日青年”百城巡演计划,历时两年完成。

    2017年

    发行现场专辑《今日青年》,收录2015-2016年巡演现场录音。高虎担任专辑制作人,尝试保留live即兴感。

    2018年

    成为首支登上美国Coachella音乐节的中国摇滚乐队。同年发布专辑《不止于此》,与马条、张佺等音乐人合作。

    2020年

    疫情期间参与“宅草莓”线上音乐节,首次尝试云端演出形式。同年发行单曲《世界会变好》,歌词延续公路叙事风格。

    任智超

    基础信息

    任智超为吉林长春人,2006年参与组建萨满乐队。早期成员包括主唱王利夫、吉他手任智超、键盘手高亚鑫等。该乐队成立初期以金属核(Metalcore)风格为主,后逐渐融入民谣金属与维京金属元素。

    音乐活动轨迹

    2007年乐队发行未正式出版的Demo《Weltreich》(德语”世界帝国”),任智超参与吉他编曲。2009年首张正式专辑《Khan》(蒙古语”汗”)由殇葬唱片发行,该专辑包含10首曲目,任智超负责吉他演奏及部分采样制作。

    2010年阵容变动

    公开演出记录显示任智超最晚参与演出至2010年3月,在长春”音浪”Livehouse金属专场担任吉他手。同年9月乐队重组公告中,任智超未出现在新阵容名单,其位置由新成员接替。

    技术特征

    任智超在队期间主要使用Schecter⁤ C-1电吉他,现场演出中可见其采用大量降弦调音(最低至Drop B)。部分作品如《Father》前奏段落存在其编写的清晰吉他动机。

    教育背景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证书(2005届)显示任智超接受过系统理工科训练,该教育背景对其后期音乐制作中的数字音频处理产生影响。

    后续动向

    任智超退出乐队后未继续公开音乐活动,2013年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其曾在长春注册网络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软件开发,该公司于2016年注销。

    李博

  • 早期活动
  • 根据零星的演出记录,李博可能于2000年代中后期加入犬儒乐队,担任吉他手或主创角色。乐队早期在北京的D-22、MAO Livehouse等场地进行过小型演出,风格偏向实验摇滚与后朋克。

    1. 作品参与

    现有资料显示,李博参与了犬儒乐队2012年自主发行的首张EP《地下室手记》的录制,负责吉他编曲及部分歌词创作。该EP未正式商业化,仅通过线下演出和独立厂牌传播。

    1. 现场演出

    2013年,犬儒乐队曾在北京“燥眠夜”系列实验音乐活动中登台,李博作为乐队成员参与演出。部分观众回忆其表演风格冷静克制,与乐队整体阴郁氛围契合。

    1. 关联项目

    非官方记录提到,李博在2015年前后短暂参与过北京噪音团体“废墟电台”的即兴合作项目,但无确切作品留存。

    1. 公开消失

    2016年起,李博未再出现在犬儒乐队的公开演出名单中。乐队后期成员变动频繁,其具体退出原因及去向无明确记载。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独立音乐论坛存档、演出海报扫描件及少量采访片段,因原始资料散佚严重,部分信息可能存在时间线偏差。

    张静

    基础信息

    姓名:张静
    所属乐队:痛仰乐队(1999年-2003年)

    乐队职位:贝斯手

    关键时间节点

    1999年7月:参与组建痛仰乐队(原名为”痛苦的信仰”),创始成员包括主唱高虎、吉他田然、贝斯张静、鼓手迟功伟
    2001年:参与录制首张EP《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002年:参与”在路上”全国巡演,演出覆盖北京、上海、武汉等20余城市
    2003年:退出痛仰乐队

    演出记录

    2000年5月1日:参加迷笛音乐节首届演出

    2001年12月:北京豪运酒吧专场演出

    2002年9月:深圳根据地酒吧专场

    录音室作品

    2001年EP《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曲目:

    1.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 真实世界
    3. 让位

    (注:具体演奏人员名单未公开标注)

    设备使用

    根据2002年《通俗歌曲》杂志采访记录,使用Warwick Streamer Stage 1型贝斯,效果器链包含SansAmp Bass Driver DI

    刘与操

    刘与操及假假條乐队资料整理:


    基础信息

    刘与操(曾用英文名Liu Yucao),1993年出生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201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2015年毕业。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摇滚乐并自学吉他,大学期间开始尝试音乐创作。


    乐队组建与早期活动

    • 2014年:刘与操在北京组建假假條乐队,初期成员包括贝斯手陆炎、鼓手徐冉。乐队名称源自刘与操对“虚假条幅”一词的谐音改写。
    • 2015年:乐队在豆瓣音乐人页面发布早期Demo《冇頌》《盲山》,采用唢呐、锣等传统白事乐器与噪音摇滚结合的实验风格引发关注。

    首张专辑《时代在召唤》

    • 2016年4月:假假條发行首张全长专辑《时代在召唤》,由台湾制作人方无行与左小祖咒联合制作,左小祖咒的嚎叫唱片参与发行。专辑收录10首作品,包括改编自革命歌曲的《湘靈鼓瑟》、采样毛泽东讲话的《冇頌》等。
    • 音乐特征:专辑融合朋克摇滚、噪音实验、中国民间丧葬乐元素,歌词多使用隐喻与拼贴手法。刘与操负责全部词曲创作及唢呐、吉他演奏。
    • 实体专辑设计:刘与操亲自参与封面设计,采用黑白版画风格,封面人物为手持唢呐的骷髅。

    公开演出记录

    • 2016年5月:在北京School酒吧举行专辑首发专场。
    • 2017年:参演混凝草音乐节草莓音乐节,因现场使用唢呐与极端噪音引发热议。
    • 2018年:与艺术家邱黯雄合作,在其个展“山海不惊”中完成跨界声音演出。

    第二张专辑《法利勝神經》

    • 2020年11月:发行第二张专辑《法利勝神經》,由Carsick Cars乐队主唱张守望与方无行共同制作。收录《觀世音》《年》等12首作品,延续前作实验风格并加入电子采样。
    • 创作背景:专辑部分歌词改写自《论语》《圣经》,录音过程采用同期录制方式完成,刘与操在采访中提及“试图捕捉即兴中的失控感”。

    其他可考活动

    • 2019年:为独立电影《软弱》创作配乐(未公映)。
    • 2021年:与实验音乐人李剑鸿在杭州完成即兴噪音合作演出。
    • 2022年:乐队官方账号发布刘与操手写乐谱照片,标注为“未命名新作片段”,未透露具体发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