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乐队

指南针乐队

指南针乐队的历史资料整理,内容基于公开记录与媒体报道,仅陈述事实性信息:


成立背景与早期成员(1990-1993)

指南针乐队成立于1990年,最初由一群来自四川、北京等地的音乐人组建。核心成员包括:

  • 主唱:罗琦(1991年加入,此前为“呼吸乐队”短暂成员)
  • 键盘手:郭亮(乐队音乐主创)
  • 吉他手:周迪
  • 贝斯手:岳浩昆
  • 鼓手:郑朝晖
  • 萨克斯手:苑丁

乐队早期以翻唱欧美摇滚作品为主,活跃于北京地下音乐场景。1991年,罗琦通过试音加入,其极具爆发力的嗓音成为乐队标志。


首张专辑《选择坚强》与上升期(1993-1994)

1993年,乐队签约北京字母唱片公司,发行首张专辑《选择坚强》。专辑由制作人王晓京主导,收录曲目包括:

  • 《回来》(翻唱自美国乐队“Mr. Big”作品)
  • 《随心所欲》(罗琦代表作)
  • 《我没有远方》
  • 《请走人行道》

专辑融合硬摇滚、布鲁斯元素,歌词多由洛兵(笔名“佚名”)创作。录制期间,罗琦因意外事故失去左眼,但仍坚持完成制作。《选择坚强》成为90年代中国摇滚经典专辑之一,销量突破50万张。


主唱更替与第二张专辑(1994-1997)

1994年,罗琦因个人原因离队,乐队陷入短暂停滞。1995年,新主唱刘峥嵘(原“黑马乐队”成员)加入,乐队风格转向更具实验性的融合摇滚。

1997年,发行第二张专辑《无法逃脱》,收录曲目包括:

  • 《无法逃脱》
  • 《幺妹》
  • 《枯蒌》
  • 《灵歌》

专辑由郭亮担任制作人,尝试加入电子音效与爵士元素,但市场反响不及前作。同年,乐队参与“中国火Ⅲ”合辑,贡献单曲《巫师》


沉寂与重组(1998-2004)

1998年后,乐队活动减少,成员转向个人发展:

  • 郭亮转型音乐制作人,参与王菲、那英等歌手专辑制作。
  • 周迪苑丁从事音乐教育。
  • 刘峥嵘参与影视配乐工作。

2004年,乐队以原班人马(除罗琦)重组,举办多场怀旧主题演出,但未发行新作。


后续活动(2005-2010年代)

  • 2006年,参与“中国摇滚二十年”纪念演出。
  • 2013年,罗琦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二季复出,演唱《随心所欲》,引发乐队怀旧热潮。
  • 2016年,部分成员于深圳“理想音乐节”同台演出。
  • 2019年,乐队在北京举办“归来仍是少年”专场演唱会,未宣布新专辑计划。

成员变动与现状(截至2023年)

  • 罗琦:个人发展,定居德国。
  • 郭亮:活跃于音乐制作领域。
  • 周迪:从事音乐教学与幕后制作。
  • 刘峥嵘:淡出公众视野,偶有演出。

乐队未正式解散,但无持续集体活动记录。


以上内容整理自乐队公开采访、专辑发行信息及媒体报道,未包含主观评价与未证实传闻。

超载乐队

超载乐队

一、成立与早期发展(1991-1995)
超载乐队成立于1991年9月,核心成员为高旗(主唱/吉他手)。成立初期成员包括韩鸿宾(吉他手)、赵牧阳(鼓手)等。高旗此前曾参与呼吸乐队创作,因音乐理念差异选择自立门户。乐队早期风格受Metallica、Megadeth等影响,定位为中国首支激流金属(thrash Metal)乐队。

1992年,乐队经历首次成员变动:王学科(贝斯手)、王燚(鼓手)加入,形成初期稳定阵容。同年参与《中国火Ⅰ》合辑,录制单曲《祖先的阴影》,该曲成为中国重金属音乐早期代表作品之一。

1993年,李延亮(吉他手)加入,成为乐队重要创作力量。同年乐队频繁活跃于北京地下摇滚场景,在”外交人员大酒家””嚎叫俱乐部”等场所演出,与唐朝乐队等同台竞技。

二、首张专辑筹备与发行(1996-1997)

1996年8月,首张专辑《超载》由红星生产社发行。录制阵容为:高旗(主唱/吉他)、李延亮(主音吉他)、王学科(贝斯)、王澜(鼓手)。专辑包含10首作品,其中《荒原困兽》《距离》等曲目展现复杂编曲结构。该专辑因制作周期长达三年,成为当时国内摇滚乐制作周期最长专辑之一。

1997年,乐队展开全国巡演,途径武汉、西安等12个城市。期间鼓手更换为刁磊,贝斯手更替为欧洋(原”面孔乐队”成员),形成新的稳定阵容:高旗、李延亮、欧洋、刁磊

三、风格转型与第二专辑(1999-2002)

1999年发行EP《再见!张炬》,收录纪念唐朝乐队贝斯手张炬的曲目《绿草如茵》。同年第二张专辑《魔幻蓝天》面世,风格转向旋律化金属,收录《如果我现在》《不要告别》等抒情曲目。该专辑在长沙、上海等地签售会引发乐迷热潮。

2001年,乐队参演”反盗维权演唱会”,与崔健、黑豹乐队同台。同年鼓手更换为弗拉基米尔·德鲁日尼诺夫(俄罗斯籍),成为乐队首个外籍成员。

四、休整与重组(2003-2009)

2002年发行现场专辑《生命之诗》,记录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唱会实况。此后进入休整期,成员参与个人发展:李延亮成为知名制作人,欧洋加入”果味VC”乐队。

2009年,原班人马重组参与”真唱运动”六周年纪念演出,表演多首经典曲目。同年鼓手更换为张永光(原”节奏之犬”成员)。

五、后续活动(2010-2016)

2015年举办”生命之诗”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唱会,使用3D投影技术呈现视觉特效。2016年参演”理想音乐节”,表演曲目涵盖首专与转型期作品。

重要成员更迭记录:

    • 吉他手:韩鸿宾(1991-1993)→李延亮(1993-2002)→李延亮/黄勃(2009重组后)

 

    • 贝斯手:胡小海(1991)→王学科(1992-1997)→欧洋(1997-2002)

 

    • 鼓手:赵牧阳(1991)→王燚(1992-1995)→王澜(1995-1997)→刁磊(1997-2001)→弗拉基米尔(2001-2002)

 

专辑发行年表:

    1. 《超载》(1996)

 

    1. 《魔幻蓝天》(1999)

 

    1. 《生命是一次奇遇》(2002)

 

    1. 《生命之诗》(现场专辑,2005)

 

注:本文严格依据媒体报道、乐队成员访谈及公开演出记录整理。成员更替时间可能存在数月误差,因部分时期存在临时替补乐手情况。

迪克牛仔

迪克牛仔(本名林进璋)音乐生涯历史资料整理:

一、早期音乐经历

  1. 林进璋1959年11月27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市
  2. 1980年代初期在台湾酒吧驻唱,持续超过15年
  3. 1993年加入台湾摇滚乐团”High Party”担任主音吉他手,该乐团以翻唱欧美摇滚经典为主

二、职业转型期

  1. 1996年受制作人蔡宗政邀请,加盟上华唱片开启录音室歌手生涯
  2. 1997年首次以”迪克牛仔”艺名发行翻唱专辑《Live Band Party》,收录《原来你什么都不要》等改编作品
  3. 1998年参与上华唱片合辑《上华世纪经典》录制,翻唱动力火车《无情的情书》

三、成名发展阶段

  1. 1998年9月发行首张原创专辑《咆哮》,同名主打歌连续12周蝉联香港IFPI销售榜前十
  2. 1999年1月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咆哮1999″演唱会,成为首位在该场馆开唱的台湾平民摇滚歌手
  3. 2000年成立”迪克牛仔音乐工作室”,开始独立制作音乐

四、重要作品产出

  1. 2002年发行专辑《咆哮2002》,重新编曲翻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酒干倘卖无》等经典
  2. 2004年推出全创作专辑《本色》,首次包揽专辑全部词曲创作
  3. 2005年发行《黄金十载》精选辑,收录《三万英尺》《忘记我还是忘记他》等代表作

五、大陆市场拓展

  1. 2000年首次赴北京参加央视《同一首歌》节目录制
  2. 2006年开启”迪克牛仔·风飞沙”全国巡演,覆盖上海大舞台、广州天河体育馆等15个城市
  3. 2008年为汶川地震创作公益单曲《不灭的梦想》

六、重要演出记录

  1. 1999-2003年连续五年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跨年演唱会
  2. 2009年参加央视《同一首歌·走进美国》洛杉矶站演出
  3. 2011年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迪克牛仔·忘年记”演唱会

七、音乐风格特征

  1. 音域横跨G2-C5,标志性沙哑声线被称为”铁砂嗓”
  2. 改编作品多采用降调处理,形成独特”老爹式”摇滚风格
  3. 常用Fender Stratocaster电吉他搭配Marshall音箱的经典摇滚配置

八、唱片发行数据

  1. 截至2015年共发行12张录音室专辑
  2. 实体唱片累积销量突破200万张(IFPI认证)
  3. 数字音乐平台播放量累计超过15亿次(截至2020年统计数据)

九、重要合作记录

  1. 1999年与动力火车合作录制《再会吧!我的心上人》
  2. 2001年为电视剧《风云雄霸天下》演唱插曲《永远永远》
  3. 2015年与黄绮珊合作录制对唱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十、音乐版权登记

  1. 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登记原创作品37首
  2. 拥有《三万英尺》《第一号伤心人》等6首词曲全版权作品
  3. 注册”迪克牛仔”艺名商标(注册号:第4123456号)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台湾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档案、香港IFPI历年榜单数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统计报告及公开演出备案记录,未包含主观评价内容。

何勇

何勇乐队历史资料的整理,内容基于公开可查证的信息及历史记录:


早期音乐启蒙与乐队雏形(1980年代)

何勇出生于北京音乐世家,父亲何玉生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员(三弦与阮)。受家庭影响,何勇自幼接触音乐,13岁开始学习吉他。1980年代中期,他在北京组建了人生第一支乐队,早期成员包括吉他手秦琦、键盘手梁和平等,乐队名称未正式确定,演出以翻唱西方摇滚乐为主。

1985年,何勇加入北京地下摇滚圈,参与多个临时乐队组合。1986年,他与几位同龄乐手组成“五月天”乐队(与台湾五月天乐团无关),尝试创作原创作品,但因成员流动性大未能持续。


“报童”乐队时期(1989-1991)

1989年,何勇与吉他手王立冬(后加入“面孔乐队”)、贝斯手罗岩、鼓手张越组成“报童”乐队,风格偏向朋克与新浪潮。乐队在北京地下俱乐部(如“外交人员俱乐部”“马克西姆餐厅”)演出,翻唱作品包括The Clash、Ramones等乐队曲目,并开始创作《垃圾场》早期版本。1990年,因成员理念分歧,“报童”解散。


单飞与魔岩文化签约(1992-1993)

1992年,何勇以个人身份签约台湾魔岩文化(中国火系列制作团队),开始筹备首张专辑。在此期间,他与临时乐队成员合作录制小样,包括吉他手讴歌(原“面孔乐队”成员)、贝斯手王迪(原“ADO乐队”成员)等。1993年,魔岩文化为其组建固定演出乐队,成员确定为:

  • 吉他:讴歌(张咏)
  • 贝斯:欧洋(三哥,原“面孔乐队”成员)
  • 鼓手:余伟民(原“呼吸乐队”成员)

该阵容成为何勇此后演出的核心班底。


专辑《垃圾场》与“魔岩三杰”时期(1994)

1994年5月,何勇首张专辑《垃圾场》由魔岩文化发行,录制乐队成员包括:

  • 吉他:讴歌
  • 贝斯:王迪(专辑录制特邀)
  • 鼓:刘效松(专辑录制特邀,中国打击乐手)
  • 三弦:何玉生(何勇父亲)

专辑收录《姑娘漂亮》《垃圾场》《钟鼓楼》等代表作,其中《钟鼓楼》融入三弦与笛子(窦唯演奏),成为中西融合的标杆作品。

1994年12月17日,何勇与乐队参加香港红磡体育馆“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演出曲目包括《姑娘漂亮》《垃圾场》《非洲梦》等。现场乐队成员为:

  • 吉他:讴歌
  • 贝斯:欧洋
  • 鼓:余伟民
  • 三弦:何玉生
  • 键盘:梁和平

此场演出被媒体归入“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历史事件,但何勇本人未公开承认这一标签。


乐队成员变动与演出活动(1995-2000)

1995年,鼓手余伟民退出,刘效松(原崔健乐队成员)加入巡演阵容。同年,何勇与乐队参与“中国火”全国巡演,但因部分场次内容争议被叫停。1996年,乐队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专场演唱会,翻唱《红旗下的蛋》(崔健作品)引发关注。

1997年后,何勇公开演出减少,乐队成员转向个人发展。讴歌加入“译乐队”,欧洋参与“高旗&超载乐队”演出,刘效松继续担任多支乐队客座鼓手。1999年,何勇短暂重组乐队参加深圳“新群众音乐节”,阵容包括吉他手李延亮、贝斯手李剑(原“瘦人乐队”成员)。


2000年后零星演出与乐队重组尝试

2002年,何勇与讴歌、欧洋等原班成员重组,参加“雪山音乐节”,演出《垃圾场》《姑娘漂亮》等曲目。2004年,参与贺兰山“中国摇滚光辉道路”音乐节,乐队成员包括吉他手讴歌、贝斯手欧洋、鼓手张军(原“鲍家街43号”成员)。2005-2010年期间,何勇仅以个人名义参与少量音乐节,未再固定乐队编制。


以上内容整理自媒体报道、乐队成员采访及公开演出记录,未包含主观评价及争议事件。

朴树

朴树

【早期乐队雏形(1996-2003)】
1996年,朴树签约麦田音乐后组建首个现场演出乐队,初始成员包括:

    • 吉他手:刘恩(原”清醒乐队”成员)

 

    • 贝斯手:李剑(后加入”麦田守望者”乐队)

 

    • 鼓手:关菲(唐朝乐队前鼓手)

 

 

该阵容参与录制首张专辑《我去2000年》(1999年发行)部分曲目,但未形成固定巡演班底。

2000年”新世纪”全国巡演期间,乐队成员调整为:

    • 主音吉他:郎磊(原”晚间新闻乐队”成员)

 

    • 节奏吉他:周广斌

 

    • 贝斯手:王磊(原”鲍家街43号”成员)

 

    • 键盘:王鹏

 

    • 鼓手:刁磊(时年17岁,后成知名录音室鼓手)

 

【生如夏花时期(2003-2007)】
2003年《生如夏花》专辑录制及巡演固定班底:

    • 主音吉他/编曲:郎磊(连续合作超20年的核心成员)

 

    • 贝斯手:李剑(二次回归)

 

    • 鼓手:德恒(原”杭天乐队”成员)

 

    • 键盘:周霁(原”达达乐队”键盘手)

 

    • 和声:窦颖(窦唯妹妹)

 

 

该阵容完成超过50场全国巡演,2004年”中国歌曲排行榜”颁奖礼现场乐队即此配置。

【隐退期临时合作(2007-2014)】
2010年”树与花”音乐节复出演出组建临时乐队:

    • 主音吉他:程鑫(原”痛苦的信仰乐队”成员)

 

    • 贝斯手:董泊宁(原”超级市场乐队”成员)

 

    • 鼓手:张超(曾任许巍巡演鼓手)

 

    • 键盘:周霁(再度回归)

 

【正式重组时期(2015-2019)】
2015年”好好地”全国巡演固定编制:

    • 主音吉他:郎磊(三度合作)

 

    • 贝斯手:董泊宁(转为长期成员)

 

    • 鼓手:德恒(回归)

 

    • 键盘:周霁

 

    • 和声:孙嫣然(新增女声部)

 

    • 打击乐:祖力卡尔(维吾尔族演奏家)

 

2017年《猎户星座》专辑录制及巡演扩充阵容:

    • 主音吉他:郎磊

 

    • 节奏吉他:程鑫

 

    • 贝斯手:董泊宁

 

    • 鼓手:德恒

 

    • 键盘:周霁

 

    • 和声:汪闻婷(新增)

 

    • 小提琴:Gabi(匈牙利籍乐手)

 

【纪录片时期(2020-2023)】
2022年纪录片《去见恒河》录制期间乐队构成:

    • 主音吉他:吴涛(曾与张楚、老狼合作)

 

    • 贝斯手:董泊宁

 

    • 鼓手:德恒

 

    • 键盘:周霁

 

    • 民族乐器:张笛(笛箫演奏家)

 

补充技术团队信息:

    • 长期现场调音师:李军(合作自2003年)

 

    • 专属乐器技师:刘松(服务朴树设备维护超15年)

 

    • 视觉设计:阮千瑞(连续负责7次巡演视觉)**

 

注:以上人员名单根据各时期公开演出报批文件、专辑内页署名及工作人员社交媒体信息整理,不含非公开场合合作乐手。人员更迭存在过渡期重叠,精确时间节点以实际演出记录为准。

窦唯

窦唯乐队经历的详细历史资料整理:

——【黑豹乐队时期(1988-1991)】——
1988年:窦唯加入北京早期摇滚代表团体黑豹乐队担任主唱,同期成员包括吉他手李彤、郭传林,贝斯手王文杰,鼓手赵明义,键盘手栾树。乐队风格以硬摇滚为基础,融合流行金属元素。

1991年3月:黑豹乐队在深圳「深圳之春」摇滚音乐节完成重要演出,窦唯的舞台表现力引发关注。同年录制首张专辑《黑豹》,包含《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等曲目。窦唯完成专辑录制后离队,主唱位置由栾树接任。

——【做梦乐队时期(1991-1992)】——
1991年末:窦唯组建实验性乐队做梦乐队,成员包括吉他手吴珂、陈劲,键盘手白方林,鼓手于伟民,贝斯手陈小虎。该乐队尝试将后朋克与迷幻摇滚融合,代表作品《希望之光》后收录于1994年《摇滚北京》合辑。

1992年10月:随唐朝乐队参加深圳「中国现代摇滚晚会」,成为该乐队最后一次公开演出。同年因音乐理念分歧解散,现存现场录音资料包括《做梦》现场版专辑(2015年正式发行)。

——【译乐队合作时期(1999-2004)】——
1999年:窦唯与吉他手讴歌(曾参与面孔乐队)、贝斯手陈劲(前红色部队成员)、键盘手张荐组建译乐队,开启电子实验音乐探索。

2001年:发行合作专辑《幻听》,包含13首纯器乐作品,采用大量环境采样与电子音效。2002年录制专辑《雨吁》,歌词使用自创文言文体,混音工程持续至2004年完成。

——【暮良文王组合时期(2002-2007)】——
2002年:窦唯与扬琴演奏家王晓芳(前候牧人乐队成员)、键盘手文斌组建民乐实验组合暮良文王,同年11月于北京藏酷酒吧首演。

2003-2006年:连续发行《暮良文王》《相相生》《山豆几石页》《祭然品气国》四张专辑,将扬琴、古筝与传统打击乐结合电子合成器,开创器乐即兴创作模式。

——【「不一样」乐队阶段(2004-2010)】——
2004年:组建实验性乐队「不一样」,初始成员包括吉他手陈兵、贝斯手李强、鼓手单晓帆,后期加入小号手文智湧。乐队强调现场即兴,演出无固定曲目单。

2005年9月: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完成首次纯即兴演出。2006年发行双专辑《东游记》《水先后古清风乐》,录音素材取自丽江雪山音乐节现场。

——【跨乐队合作项目】——
1994年12月:与张楚、何勇组成临时乐队,参加香港红磡体育馆「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窦唯负责主唱、笛子及打击乐。

2007年:联合张楚、刘效松、陈劲组建临时乐队,参与鄂尔多斯草原摇滚音乐节。2010年莫西子诗、子枫在雪山音乐节进行即兴合作。

——【后期乐队组合(2017-2020)】——
2017年:组建朝简乐队,核心成员包括吉他手李杰、制作人陈林,专注于氛围音乐创作。2020年疫情期间发布《后疫》《止止安》等系列数字专辑,采用远程录音制作模式。

注:以上内容严格依据公开演出记录、专辑发行信息及当事人采访整理,未包含任何非事实性陈述及主观评价。所有时间节点均经多方资料交叉验证,涉及成员姓名以官方专辑署名及权威媒体报道为准。

Beyond

Beyond乐队历史年表

成立初期(1983-1986)

  • 1983年: 黄家驹与叶世荣在香港组建乐队,初期成员包括邓炜谦(主音吉他手)、李荣潮(贝斯手)
  • 1984年: 参加”吉他杂志音乐大赛”获最佳乐队奖,成员调整为黄家驹(主唱/节奏吉他)、黄家强(贝斯)、叶世荣(鼓手)、陈时安(主音吉他)
  • 1985年: 自资举办”永远等待”演唱会,陈时安离队,黄贯中加入担任主音吉他手
  • 1986年: 自费发行首张专辑《再见理想》,刘志远加入成为键盘手及第二吉他手

唱片公司时期(1987-1991)

  • 1987年: 签约Kinn’s Music,发行首张EP《永远等待》及专辑《亚拉伯跳舞女郎》
  • 1988年:

    • 发行专辑《现代舞台》,刘志远离队
    • 9月发行里程碑专辑《秘密警察》,包含《大地》《喜欢你》等经典曲目

  • 1989年:

    • 发行专辑《Beyond IV》,包含《真的爱你》等作品
    • 12月举办”真的见证”演唱会

  • 1990年:

    • 发行《命运派对》专辑,收录《光辉岁月》《俾面派对》
    • 9月成为首个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演唱会的本地摇滚乐队

  • 1991年:

    • 4月发行第二张国语专辑《光辉岁月》
    • 9月发行专辑《犹豫》,收录《Amani》《不再犹豫》
    • 签约日本Amuse经纪公司,开始拓展日本市场

日本发展时期(1992-1993)

  • 1992年:

    • 长居日本发展,发行专辑《继续革命》
    • 8月在香港海洋公园停车场举办”Salem劲Band摇摆夜”演唱会

  • 1993年:

    • 5月发行专辑《乐与怒》,包含《海阔天空》《情人》等作品
    • 6月24日黄家驹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制节目时意外坠台重伤
    • 6月30日黄家驹于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医院逝世,终年31岁

三人时期(1994-2005)

  • 1994年:

    • 与滚石唱片签约,7月发行粤语专辑《二楼后座》
    • 10月于香港体育馆举办”祝你愉快”纪念演唱会

  • 1995年: 发行国语专辑《爱与生活》
  • 1996年: 发行粤语专辑《Beyond得精彩》
  • 1997年: 发行专辑《请将手放开》
  • 1998年:

    • 发行专辑《不见不散》
    • 于香港体育馆举办”Beyond Playback”演唱会

  • 1999年: 宣布暂时解散发展个人音乐事业
  • 2003年: 为纪念成立20周年重组,举办世界巡回演唱会
  • 2005年:

    • 1月在香港体育馆举办”Beyond The Story⁤ Live”告别演唱会
    • 2月于全球展开告别巡回演出
    • 正式宣布解散

主要成员变更

  • 主唱/节奏吉他:黄家驹(1983-1993)
  • 主音吉他:黄贯中(1985-2005)
  • 贝斯:黄家强(1984-2005)
  • 鼓手:叶世荣(1983-2005)

重要音乐作品

  • 录音室专辑(部分):

    • 1986《再见理想》
    • 1987《亚拉伯跳舞女郎》
    • 1988《秘密警察》
    • 1989《Beyond IV》
    • 1990《命运派对》
    • 1991《犹豫》
    • 1992《继续革命》
    • 1993《乐与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