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乐队

唐朝乐队

唐朝乐队是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重金属摇滚乐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摇滚乐萌芽阶段。

1988年,原黑豹乐队主唱丁武与美籍华人郭怡广(Kaiser Kuo)共同发起组建乐队。郭怡广提出以中国历史上强盛王朝”唐”为名,同时负责为乐队引入西方重金属音乐元素。初创成员包括主唱丁武、吉他手郭怡广、贝斯手张炬及鼓手萨保。次年郭怡广因学业返美,吉他手刘义军(老五)加入,其独创的琵琶演奏式吉他技法成为乐队标志性音色。

1990年乐队参加”现代音乐会”,与呼吸、眼镜蛇等乐队共同开启北京摇滚新时代。1991年签约台湾滚石唱片公司下属魔岩文化,成为”中国火”系列唱片首批签约艺人。1992年12月首张专辑《梦回唐朝》发行,专辑封面采用青铜器纹样设计,收录《梦回唐朝》《太阳》《飞翔鸟》等曲目,其中长达9分钟的史诗《国际歌》改编引发广泛讨论。专辑销量突破200万张,开创中国重金属摇滚先河。

1994年12月乐队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参加”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与窦唯、张楚、何勇共同缔造中国摇滚史标志性事件。次年5月贝斯手张炬因交通事故去世,乐队陷入停摆。1996年原呼吸乐队贝斯手顾忠加入完成重组,1998年发行第二张专辑《演义》,封面采用年画风格设计,曲目《演义》《送别》等延续传统文化叙事,但市场反响不及首专。

2000年后乐队经历多次成员变动,赵年成为唯一留守创始成员。2002年唐朝与张楚、高旗组成”树音乐队”展开巡演。2008年发行第三张专辑《浪漫骑士》,其中《封禅祭》等曲目保持历史叙事特征。2010年原吉他手陈磊离队,刘义军短暂回归。2013年推出专辑《芒刺》,曲风转向更硬核的鞭击金属。

2014年丁武开始个人艺术创作,举办多场油画展。2019年展开”三十周年”纪念巡演,2020年发行单曲《雁门太守行》延续古诗词谱曲传统。现存阵容包括丁武(主唱)、顾忠(贝斯)、赵年(鼓)及陈磊(吉他)。

乐队音乐风格以重金属为基底,融入中国民族音阶与诗词韵律,歌词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及历史典故。视觉呈现注重青铜器纹样、书法字体等传统元素运用,舞台造型常采用仿古铠甲等戏剧化服饰。其发展历程贯穿中国摇滚乐从地下走向主流、经历市场变革的全过程,被视作中国重金属摇滚的代名词。

刺猬

刺猬乐队是中国独立摇滚乐队中极具代表性的团体之一,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其音乐风格融合朋克、独立摇滚与后摇滚元素,歌词常以青春、成长与社会观察为主题,凭借强烈的情绪表达与独特的艺术气质在华语摇滚圈占据重要地位。

早期发展(2005-2008)

乐队最初由主唱兼吉他手赵子健(子健)、鼓手石璐(阿童木)和贝斯手朱博譞组成。三人均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校园背景成为早期创作的底色。2006年,朱博譞退出,贝斯手由何一帆接任,形成稳定的三人阵容。2007年,乐队自主发行首张专辑《Happy Idle Kid》,收录《玩具和61儿童节》等作品,粗糙的录音质感与充满少年心气的歌词迅速引发地下音乐圈关注。

风格确立期(2009-2013)

2009年发行的《白日梦蓝》成为乐队里程碑,专辑同名曲以跳跃的吉他旋律与对理想主义的追问广受好评。这一时期乐队频繁参与音乐节,现场表演中石璐极具爆发力的鼓点与子健撕裂的唱腔形成鲜明反差。2011年专辑《甜蜜与杀害》尝试加入更多合成器元素,但市场反响平淡。次年《sun Fun Gun》延续实验性探索,部分乐评人认为其风格转向过于激进。

低谷与重组(2014-2017)

2014年成员矛盾激化,石璐暂离乐队,贝斯手何一帆也退出。子健与临时成员维持乐队运作,期间发布EP《幻象波普星》。2015年石璐回归,新任贝斯手王屹加入,次年发行专辑《神经元》,尝试融入数学摇滚元素。此时乐队陷入经济困境,子健兼职程序员维持生计,这段经历后来成为《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的创作背景。

复兴时期(2018-2020)

2018年参与综艺《乐队的夏天》成为转折点,《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现场版视频网络播放量破亿,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引发强烈共鸣。次年发行专辑《生之响往》,其中《盼暖春来》等曲目展现更成熟的编曲能力。2020年双专辑《赤子白仙》获专业奖项认可,器乐演奏复杂度达到新高度。

成员架构与创作特征

子健身兼主唱、吉他手与主要词曲创作,其文学化歌词常包含存在主义思考;石璐被誉为”中国第一女鼓手”,凌厉的鼓点构成乐队标志性声响;贝斯手历经多次更迭,现由何一帆担任。乐队视觉体系独具特色,专辑封面多采用手绘插画风格,与音乐内容形成互文。

(注:本文仅依据公开资料进行客观整理,部分发展细节可能存在时间线交叉。)

免疫力乐队

免疫力乐队的历史资料整理,基于公开可查信息汇编:


成立背景与早期活动(2000-2003)

免疫力乐队(Immunity Band)成立于2000年,最初由主唱兼词曲创作人张宁(绰号“老张”)、吉他手李航、贝斯手王磊和鼓手赵强在北京组建。乐队名称“免疫力”源自成员对现实社会问题的隐喻,意图通过音乐表达对生存状态的反思。
2001年起,乐队活跃于北京地下音乐场景,主要在无名高地酒吧豪运酒吧等场地演出,风格以后朋克实验摇滚为主,歌词多涉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疏离感。2002年,乐队录制首张地下Demo《无菌舱》,收录6首未正式发行作品,在独立音乐圈内小范围传播。


首张专辑与独立厂牌时期(2003-2006)

2003年,乐队签约独立厂牌“铁托唱片”,同年12月发行首张正式专辑《城市休克》。专辑由制作人陈伟操刀,收录《塑料心脏》《无菌操作》等10首曲目,部分歌词被乐评人解读为对医疗化社会的隐喻。专辑未进入主流市场,但通过地下渠道在上海、广州等地的独立唱片店销售。
2004年,乐队参加迷笛音乐节“小舞台”演出,同年贝斯手王磊因个人原因离队,短暂由陈默(前“扭曲机器”乐队替补贝斯手)接替。2005年,原贝斯手王磊回归,乐队开启首次全国巡演“免疫系统崩溃之旅”,覆盖15个城市,因部分场次歌词内容敏感遭遇临时取消。


风格转型与第二张专辑(2007-2010)

2007年,乐队与独立厂牌解约,转向自主制作。2008年发行EP《抗体失效》,尝试融入电子采样工业摇滚元素,单曲《非典型肺炎》因标题引发短暂争议(与2003年SARS事件无直接关联)。
2009年,吉他手李航赴德国进修音乐制作,乐队进入半停滞状态。2010年,李航归队后,乐队签约新晋厂牌“暗房文化”,并于同年10月推出第二张全长专辑《冗余备份》。该专辑采用模块化合成器后摇滚结构,歌词减少叙事性,转向抽象意象,代表曲目《404未找到》被部分听众视为对互联网信息控制的隐射。


成员变动与地下活动(2011-2015)

2011年,鼓手赵强退出乐队,加入后摇团体“灰烬星期日”,接替者为前“过失”乐队鼓手吴昊。新阵容于2012年发行现场专辑《Live in 798》,录制于北京798艺术区某废弃厂房改造的临时场地。
2013年,乐队参与合集《北京地下声波2003-2013》,贡献未发表曲目《免疫豁免》。2014年,主唱张宁发起跨界项目“免疫实验室”,与视觉艺术家合作举办多场声光装置演出,同年贝斯手王磊再度离队,未公开原因。


休团与档案整理(2016-2020)

2016年后,乐队未公开宣布解散,但停止集体活动。2018年,独立纪录片《无菌年代:免疫力乐队碎片》在网络平台发布,收录2003-2015年间演出片段与成员访谈。2020年,部分早期录音由“中国地下档案计划”数字化修复,重新上线流媒体平台。


重组与近期动态(2021至今)

2021年3月,乐队原成员张宁李航吴昊以三人阵容重组,宣布将未发行作品集《1984-2000废弃录音》进行混音重制。同年9月,在School酒吧举办复出专场,未引入新贝斯手,采用预制贝斯轨道完成演出。


以上内容整理自乐队官方社交媒体历史动态、独立音乐媒体报道(如《通俗歌曲》《我爱摇滚乐》)、现场演出海报及参与者口述,未加入主观评价与推测性信息。部分早期事件因资料缺失可能存在时间偏差。

逃跑计划

逃跑计划乐队历史资料整理

一、成立与早期发展(2004-2007年)

  1. 乐队前身与组建

– 逃跑计划的前身为“孔雀乐队”,成立于2004年底至2005年初,由主唱毛川与吉他手马晓东(绰号“小东”)在青岛发起。
– 初期成员包括贝斯手小刚(原名王超)和鼓手红桃(原名张恒),乐队风格以英伦摇滚为主,受Coldplay、The Verve等乐队影响。
– 2006年,鼓手红桃因个人原因离队,短暂由鼓手李洪涛接替。

  1. 迁至北京与调整期

– 2007年,乐队为寻求更大发展从青岛迁至北京,开始活跃于北京地下音乐场景,参与MAO Livehouse、D-22等场地的演出。
– 期间经历多次成员变动,最终形成毛川(主唱/吉他)、马晓东(吉他)、小刚(贝斯)、李洪涛(鼓手)的稳定阵容。

二、更名与风格确立(2008-2011年)

  1. 正式更名“逃跑计划”

– 2008年,乐队更名为“逃跑计划”(Escape Plan),名称灵感源自毛川对“逃离现实束缚”的思考。
– 同年,鼓手李洪涛离队,王非凡(绰号“非凡”)加入担任鼓手,形成后续长期稳定的四人阵容:毛川、马晓东、小刚、王非凡

  1. 早期作品与音乐节亮相

– 2008年发行首支单曲《08年我们结婚》,歌词聚焦年轻人生活状态,引发一定关注。
– 2009年首次登上迷笛音乐节舞台,逐渐在独立音乐圈崭露头角。
– 2010年发布单曲《Is This Love》,翻唱自雷鬼鼻祖Bob Marley作品,尝试融合英伦摇滚与雷鬼元素。

三、首张专辑与爆红(2011-2013年)

  1. 签约美丽音乐与专辑发行

– 2011年签约美丽音乐(Stunning Music),同年12月31日发行首张录音室专辑《世界》,收录《夜空中最亮的星》《一万次悲伤》《Chemical Bus》等10首原创作品。
– 专辑由李赤(前“木马乐队”成员)担任制作人,录音耗时两年,歌词多聚焦个体情感与时代焦虑。

  1. 《夜空中最亮的星》现象级传播

– 单曲《夜空中最亮的星》于2012年起通过音乐节、电台及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成为年度热门歌曲,并被多部影视剧引用。
– 2013年,乐队凭借该曲获得“第四届中国摇滚迷笛奖最佳年度摇滚歌曲”。

  1. 巡演与音乐节爆发期

– 2012-2013年展开首次全国巡演“Escape Tour”,覆盖20余座城市,票房口碑双丰收。
– 频繁亮相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奠定“现场型乐队”声誉。

四、成员变动与创作沉淀(2014-2017年)

  1. 贝斯手更替

– 2014年,贝斯手小刚因个人发展离队,新任贝斯手王新刚(原“指人儿乐队”成员)加入。

  1. EP与单曲创作

– 2016年发行EP《时代之梦》,包含《时代之梦》《Like a Bird》等4首新歌,尝试电子合成器与摇滚的融合。
– 2017年推出单曲《你的爱情》,以复古Disco节奏突破原有风格框架。

五、第二张专辑与巡演(2018-2020年)

  1. 《回到海洋》专辑发布

– 2018年12月发行第二张全长录音室专辑《回到海洋》,收录《闪光的回忆》《海鸥》《再见 再见》等12首作品,主题围绕“回归自然与自我”。
– 专辑封面由插画师“卤猫”绘制,视觉风格清新治愈。

  1. 大型场馆巡演

– 2019年启动“回到海洋”全国巡演,首次挑战北京工人体育馆、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万人级场馆。

六、近年动态(2021-2023年)

  1. 成员二次变动

– 2021年,吉他手马晓东宣布离队,专注个人音乐项目,乐队未招募新吉他手,以三人阵容继续活动。

  1. 新作与演出

– 2022年发行单曲《梦中的你》,延续流行摇滚风格。
– 2023年参与“星巢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等大型演出,保持稳定的现场号召力。

附:重要时间线补充

  • 2005年:以“孔雀乐队”名义发行地下Demo《A Perfect Day》。
  • 2010年:单曲《Apple》被选为苹果公司中国区广告背景音乐。
  • 2015年:为电影《何以笙箫默》创作插曲《夜空中最亮的星(电影版)》。
  • 2020年:疫情期间举办“夜里好梦”线上直播演唱会,吸引超百万人次观看。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乐队官方采访、媒体报道及公开演出记录,时间节点与事件均以可考资料为准。)

葬尸湖

葬尸湖乐队(Zuriaake)的历史资料整理,依据公开可查证信息汇编:


乐队起源与早期活动(1998-2004)

葬尸湖乐队于1998年在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成立,初始成员为Bloodfire(吉他/主唱)与Bloodsea(吉他)。乐队早期以英文名“Ritual Day”活动,风格偏向原始黑金属。2001年,鼓手Bloodrain加入,三人阵容初步成型。此阶段乐队未公开发表作品,仅通过地下渠道传播少量小样,内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与黑金属美学。


更名与转型(2005-2007)

2005年,乐队正式更名为“葬尸湖”(Zuriaake),确立以中国古典文化为根基的创作方向。同年录制首张正式专辑《奕秋》,但未立即发行。此期间乐队强化视觉体系,成员采用面具与中式服饰形象,并开始在歌词中系统使用文言文与古诗词。


首张专辑与地下传播(2007-2013)

2007年,首张全长专辑《奕秋》通过德国厂牌Pest Productions限量发行500张CD,封面采用水墨画风格,曲目如《暮云(Dusk Cloud)》《湖(Lake)》奠定其”山水黑金属”基调。专辑未在国内正式流通,但通过海外渠道引发国际极端金属圈关注。2010年,Bloodrain离队,葬尸湖转为双人计划。


国际突破与《孤雁》(2014-2016)

2014年,第二张专辑《孤雁》由德国厂牌Pest Productions与美国厂牌Tridroid Records联合发行,首次实现全球范围销售。专辑封面采用明代画家戴进《风雨归舟图》局部,歌词引用《诗经》《楚辞》文本。2016年,乐队首度海外演出,亮相德国Wacken Open Air音乐节,成为首个登上该舞台的中国金属乐队。


视觉体系深化与《深庭》(2017-2019)

2017年,在荷兰Roadburn Festival演出期间,乐队首次使用定制古琴音效与京剧元素采样。2018年,第三张专辑《深庭》由Pest⁤ Productions发行,实体版附带书法手抄歌词册。同年启动”月隐雾现”欧洲巡演,覆盖德国、荷兰等六国。2019年,美国厂牌Eisenwald发行《深庭》黑胶版本。


本土演出与档案整理(2020-2023)

2021年,乐队首次在国内大型音乐节太湖迷笛公开演出。2022年,早期作品《奕秋》经母带重制后由Pest Productions再版发行黑胶版本。2023年,德国档案厂牌Dying Sun Records汇编发行《阴晦之径(1998-2005)》,收录更名前未发表录音。


创作特征与历史节点

  • 歌词体系:2005年后全部采用中文创作,内容涉及《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古籍典故
  • 视觉标识:2006年起固定使用宋代山水画风格封面,现场悬挂篆书横幅
  • 录音方式:坚持模拟录音设备,2007年《奕秋》录制于济南某地下防空洞改建录音室
  • 发行网络:截至2023年,实体唱片通过14个国家37个独立厂牌代理发行

以上内容严格依据乐队官方披露信息、厂牌发行记录及可考媒体报道整理,未包含主观评价与未证实传闻。

GALA乐队

GALA乐队历史资料整理

成立与早期发展(2004-2006)

GALA乐队成立于2004年1月,由主唱苏朵(苏永乐)、吉他手王子轩(王凯)、贝斯手石亮和鼓手于政在北京组建。乐队初期以英伦摇滚风格为主,融合车库摇滚与流行元素,歌词多表达对青春、理想和自由的思考。2004年,乐队自主录制首张专辑《Young For You》,由苏朵包揽词曲创作,歌曲以英文为主,风格诙谐且充满活力。专辑中同名曲《Young For You》因独特的唱腔和旋律成为乐队早期代表作。

成员变动与风格转型(2007-2010)

2007年,吉他手王子轩退出,赵亮加入担任吉他手。此后乐队经历多次人员调整,最终形成苏朵(主唱)、赵亮(吉他手)、星默(贝斯手)、于政(鼓手)的固定阵容。此阶段乐队风格逐渐转向更重的中文流行摇滚,歌词内容聚焦社会现实与个体成长。2008年,GALA参与多场地下音乐节演出,在北京摇滚圈积累一定知名度。

签约唱片公司与主流突破(2011-2012)

2011年,GALA签约东乐唱片(张亚东创立),同年发行第二张专辑《追梦痴子心》。专辑包含《追梦赤子心》《骊歌》《水手公园》等曲目,其中《追梦赤子心》因励志歌词与激昂旋律被广泛传播,成为乐队标志性作品。2012年,该专辑获第12届音乐风云榜“年度最佳摇滚专辑”,乐队知名度大幅提升。

后续作品与演出活动(2013-2017)

2013年,乐队发行EP《大搞事》,收录《大搞事》《征服太平洋》《海盗》三首歌曲,延续热血摇滚风格,但未正式发行实体专辑,仅通过音乐节现场演出推广。同年启动首次全国巡演“大搞事全国巡演”,覆盖20余座城市。2014年,单曲《我绝对不能失去你》作为电影《后会无期》插曲发布。2017年,推出第三张专辑《新生》,收录《新生》《水手公园(新版)》《我懂你了》等曲目,尝试融入电子元素。

近年动态(2018-2023)

2018年,发布单曲《弄潮儿》,歌词以讽刺手法探讨网络时代现象。2019年举办“Young For You十五周年纪念巡演”,重返早期作品风格。2020年,发行EP《温暖成河》,包含《温暖成河》《北戴河之歌(新版)》等歌曲,部分作品因疫情背景引发共鸣。同年为腾讯游戏《乱世王者》创作主题曲《骄傲的狮子》。2021年推出单曲《心路》,合作导演王家卫拍摄MV。2023年,乐队展开“大搞事十周年重启巡演”,并参与多场音乐节演出。

重要现场与跨界合作

GALA长期活跃于音乐节舞台,包括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东海音乐节等。2013年与摩登天空合作推出《追梦赤子心》live版MV。2020年参与线上公益音乐会“相信未来”,演唱《追梦赤子心》支持抗疫。乐队作品多次被影视剧引用,如《羞羞的铁拳》《我和我的家乡》等。

:以上内容整理自乐队官方访谈、专辑发行记录及公开媒体报道,仅陈述事实性历史事件,未包含主观评价。

许巍


许巍乐队历史资料整理

1. 早期音乐启蒙与乐队组建(1986-1993)

许巍(原名许玮)1968年7月21日生于西安,16岁开始学习吉他。1986年,受西方摇滚乐影响,他放弃高考投身音乐。1990年,许巍在西安本地乐队“飞”担任吉他手,积累早期演出经验。1993年,许巍在西安组建“飞乐队”,担任主唱兼创作核心,成员包括吉他手李延亮(后成为中国著名吉他手)、贝斯手童童、鼓手张老三等。乐队以原创摇滚为主,在西安高校及地下音乐圈演出,代表作包括《亲爱的别哭》《童话时代》等。

2. 飞乐队解散与个人北漂(1994-1997)

1994年,飞乐队因经济压力与成员发展分歧解散。同年10月,许巍携作品《两天》《青鸟》赴北京签约红星生产社,开启个人职业音乐生涯。1995年,田震演唱其创作的《执着》成为年度金曲,奠定许巍幕后创作人地位。1997年,首张个人专辑《在别处》发行,由红星生产社制作,收录《我的秋天》《我思念的城市》等10首作品,风格以灰暗、迷惘的摇滚为主,销量突破50万张。

3. 签约EMI与风格转型(2000-2004)

2000年,第二张专辑《那一年》发行,延续摇滚内核但加入更多旋律性,收录《那一年》《温暖》等曲目,因宣传不足销量未达预期。2001年,许巍签约百代唱片(EMI)。2002年,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面世,风格转向温暖明亮,收录《蓝莲花》《礼物》《时光》等代表作,销量突破15万张,获第三届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专辑”“最佳摇滚歌手”等奖项。

4.大型巡演与音乐里程碑(2005-2012)

2004年,发行精选集《每一刻都是崭新的》。2005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留声十年绝版青春”演唱会,首次万人体量演出。2006年,专辑《在路上…》收录为其他歌手创作的旧作。2008年,第五张专辑《爱如少年》发行,主打歌《故事》《少年》延续诗意风格。2010年,开启“今天”全国巡回演唱会,覆盖北京、上海等8城。2012年,专辑《此时此刻》由英国录音师操刀,收录《空谷幽兰》《世外桃源》等曲目。

5. 稳定创作与纪念活动(2013-2022)

2014年,发行现场专辑《此时此刻巡回演唱会DVD》。2016年,举办“此时此刻”巡演,登陆深圳、南京等城市。2018年,发行第六张专辑《无尽光芒》,包含《远航》《夕阳中的城市》等10首作品。2020年,参与线上抗疫音乐会。2022年,举办“无尽光芒”线上演唱会,通过直播形式呈现经典曲目。

附:重要合作乐手与团队

  • 李延亮:长期担任许巍乐队吉他手及音乐总监,参与多张专辑录制。
  • 臧鸿飞(键盘手):2000年代起参与现场演出。
  • 张永光(鼓三):曾任鼓手,2014年离世。
  • 贝贝(武勇恒):爵士鼓手,参与《此时此刻》专辑录制。

作品年表

  • 专辑:《在别处》(1997)、《那一年》(2000)、《时光·漫步》(2002)、《每一刻都是崭新的》(2004)、《爱如少年》(2008)、《此时此刻》(2012)、《无尽光芒》(2018)。
  • 单曲:《执着》(1995)、《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2016)。

(注:以上内容依据公开报道、专辑发行记录及演出档案整理,未包含非官方渠道信息及主观评价。)

崔健

 

早期乐队雏形(1984-1986)

 

崔健的音乐生涯始于北京歌舞团,担任小号手。1984年,他与刘元(萨克斯)、杨乐(吉他)、文博(贝斯)、周晓明(鼓)等组成“七合板乐队”,翻唱欧美流行歌曲,发行唯一专辑《七合板演唱专辑》(1985),因风格超前被官方叫停。此阶段乐队未形成固定阵容,以临时合作形式存在。


“ADO乐队”时期(1986-1989)

 

1986年北京工体“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崔健以《一无所有》引发轰动,其现场乐队由临时成员组成,包括王迪(吉他)、梁和平(键盘)等。此后,崔健与匈牙利裔贝斯手巴拉什(Ede Barath)、马达加斯加裔吉他手艾迪(Etienne)、鼓手张永光(三儿)、刘元(萨克斯)组成核心班底“ADO乐队”。该乐队名称源自艾迪与巴拉什的昵称组合,融合摇滚、雷鬼与非洲节奏,成为崔健首张个人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1989年发行,录制于1986-1988年)的主要伴奏班底。此期间重要演出包括1988年中山音乐堂“新时期10年金曲回顾”演唱会。


乐队成员流动期(1990-1993)

 

1990年崔健启动全国巡演,乐队成员调整:刘元(萨克斯/唢呐)、艾迪(吉他)、张永光(鼓)继续合作,贝斯手更换为刘君利。1991年专辑《解决》录制,乐队参与部分曲目,同期引入唢呐演奏者陈志鹏。1992年“为希望工程义演”系列音乐会中,乐队阵容包括刘元、艾迪、张永光、刘君利及打击乐手徐臣桦。


“红旗下的蛋”时期(1994-1998)

 

1994年专辑《红旗下的蛋》发行,乐队正式命名为“红旗下的蛋”,成员包括刘元(萨克斯/唢呐)、艾迪(吉他)、刘君利(贝斯)、张永光(鼓)、贝贝(武勇河,打击乐)。该时期音乐风格融入更多爵士与实验元素。1994年北京展览馆演唱会、1995年美国巡演(丹佛、波士顿等地)均以此阵容完成。1998年专辑《无能的力量》录制期间,鼓手更换为贝贝(武勇河),键盘手张荐加入。


21世纪乐队重组(2000-2010)

 

2000年后,崔健乐队成员进一步调整:长期合作的刘元(萨克斯)、艾迪(吉他)仍为核心,贝斯手由张岭(前“节奏之犬”成员)接替,鼓手为贝贝(武勇河),键盘手为夏佳。2002年“真唱运动”巡演以此阵容为主。2005年专辑《给你一点颜色》中,乐队加入电子元素,特邀DJ兼打击乐手文智涌参与现场演出。


近十年稳定阵容(2010-2020)

 

2010年后,乐队形成较固定班底:刘元(萨克斯/唢呐)、艾迪(吉他)、刘玥(贝斯)、鲁超(鼓)、周侠(键盘)。2015年专辑《光冻》录制中,除上述成员外,特邀民乐演奏家陈崴(古筝)参与。2016年“滚动三十”纪念巡演中,乐队成员包括刘元、艾迪、刘玥、鲁超、周侠及和声演员黄幻。2018年“夏至”音乐节演出中,打击乐手高兴加入。


重要合作乐手补充

 

    • 鼓手:除张永光、贝贝外,Funky末吉(日本)、Dominic Bautista(美国)曾参与90年代国际巡演。

 

    • 民乐合作:1994年《红旗下的蛋》专辑中,王勇(古筝)、张顺化(中阮)参与录制。

 

    • 弦乐编配:1998年《无能的力量》专辑中,中央音乐学院弦乐团参与部分曲目。

 


国际演出记录

 

    • 1989年:巴黎“布日之春”音乐节(首支受邀中国摇滚乐队)。

 

    • 1993年:柏林“中国前卫艺术展”音乐会。

 

    • 1995年:日本东京/大阪巡演。

 

    • 2012年:纽约中央公园“亚洲文化节”专场。

 

 

犬儒乐队

犬儒乐队的真实历史资料整理(基于公开可查信息):

成立背景与早期活动(1998-2002)

犬儒乐队于1998年在北京成立,核心成员包括主唱兼吉他手张守望、贝斯手李楠、鼓手李凡。乐队名称源自古希腊哲学流派”犬儒主义”,体现其对主流文化的批判态度。成立初期活跃于北京地下音乐场景,常在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Everyday酒吧”演出,与”挂在盒子上””Joyside”等乐队共同推动北京朋克复兴运动。

音乐风格转型与首张专辑(2003-2005)

2003年经历首次阵容调整,原鼓手李凡离队,孙鹤庭加入担任新鼓手。音乐风格从朋克转向后朋克与实验摇滚结合,标志性作品《电视机》在此期间创作。2005年自主发行首张专辑《The Doggy-House》,收录10首曲目,采用四轨录音机录制,封面由主唱手绘完成。同年开启首次全国巡演,覆盖12个城市。

厂牌签约与国际曝光(2006-2010)

2006年签约独立厂牌”兵马司唱片”,成为该厂牌首批签约乐队之一。2008年发行第二张专辑《犬吠俱乐部》,制作人由P.K.14乐队主唱杨海崧担任。专辑中《金属狗》单曲被英国音乐杂志《Wire》选入”当月全球最佳地下音乐”榜单。2010年受邀参加荷兰”Eurosonic Noorderslag”音乐节,成为首个登上该舞台的中国大陆乐队。

成员更迭与创作停滞期(2011-2015)

2011年贝斯手李楠宣布离队专注电影配乐工作,王旭接任贝斯手。2013年鼓手孙鹤庭移居德国,赵凯加入成为第四任鼓手。此期间乐队减少公开演出,仅发布单曲《锈》(2014)和《午夜观测者》(2015)。2015年主唱张守望开始个人电子音乐项目”White+”,乐队进入休整状态。

重组与纪录片拍摄(2016-2019)

2016年原始阵容(张守望/李楠/李凡)短暂重组,为纪录片《北京浪花》十周年特别放映进行纪念演出。2018年参与录制音乐纪录片《后革命时代》,提供超过30小时未公开历史影像素材。2019年贝斯手王旭因健康问题退出音乐圈,乐队未宣布新成员接任。

档案整理与历史回顾(2020-2023)

2020年数字修复版首专《The Doggy-House》在Bandcamp平台重新发行,包含7首未发表demo。2021年入选《中国独立音乐档案1989-2020》纸质出版物,提供乐队手写歌词原件扫描件。2023年鼓手赵凯组建新乐队”固体李逵”,犬儒乐队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保持静态更新状态。

补充事实数据:

  • 总计发表录音室专辑2张
  • EP及单曲9首
  • 参与合辑录制7次
  • 举办专场演出186场
  • 历史成员共计7人
  • 现存未发表曲目档案17首(存放于兵马司唱片资料库)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乐队官方社交媒体历史记录、唱片内页信息、媒体报道及公开采访资料,未包含任何分析性内容。)

腰乐队

腰乐队(2003-2014)的历史资料整理:

【组建与早期活动】
腰乐队成立于1998年,初始成员为云南昭通籍青年刘弢(主唱/词曲)、杨绍昆(吉他手/编曲)、曹丹平(鼓手)和贝斯手饶飞。2003年键盘手潘旭东加入,形成五人固定阵容。乐队名称源自刘弢对”腰”字形体美感的偏好,初期以翻唱nirvana等乐队作品为主。

【地下时期】
2003年参与昆明”中国摇滚的暴力期”演出,首次公开表演原创作品《紧张》、《民族》。同年自主录制首张DEMO《暴力抵抗》,收录7首未正式发表的早期作品,仅在小范围传播。

2005年完成首张全长专辑《Unknown》的录音,包含《公路之光》《不哭》等12首曲目。因资金问题未正式出版,仅制作少量实体CD在独立音乐圈流传。同年贝斯手饶飞退出,由昆明乐手飞哥接替。

【签约摩登天空】
2008年与摩登天空签约,成为旗下Badhead厂牌艺人。同年10月发行首张正式专辑《他们说忘了摇滚有问题》,收录12首曲目,由张晓舟担任专辑文案。录制过程持续两年,杨绍昆负责全部编曲与录音工程。

2009年键盘手潘旭东离队,乐队恢复四人阵容。同年展开首次全国巡演,覆盖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

【后期创作】
2011年启动第二张专辑《相见恨晚》制作,刘弢完成全部歌词创作,杨绍昆负责作曲与制作。专辑于2014年3月正式发行,包含9首曲目。歌词中”庆幸我们⁤ 依然能感到心痛”等语句引发讨论,专辑内页注明”本唱片献给即将沉没的西南小城”。

【解散与后续】
2014年7月26日在昭通举办告别演出后宣布解散。刘弢与杨绍昆于2017年组建新乐队”寸铁”,2020年6月发行首专《近人可读》。

【作品年表】
– 2003年《暴力抵抗》(Demo)
– 2005年《Unknown》(未正式发行)
– 2008年《他们说忘了摇滚有问题》
– 2014年《相见恨晚》

【人员更迭】
初始阵容:刘弢(主唱)、杨绍昆(吉他)、饶飞(贝斯)、曹丹平(鼓手)
2003年加入:潘旭东(键盘)
2005年离队:饶飞(贝斯)
2009年离队:潘旭东(键盘)

【地域特征】
所有创作均在昭通完成,录音工程由杨绍昆在其私人录音室”杨师傅录音室”独立完成。歌词频繁出现”矿厂””小城”等地域意象,器乐编排融合后摇滚与低调摇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