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乐队

声音碎片

“声音碎片”乐队是中国内地的一支独立摇滚乐队,成立于2002年,活跃于2000年代至2010年代。乐队以其诗意的歌词和融合后摇滚、迷幻摇滚的音乐风格在华语独立音乐场景中留下独特印记。

成立与早期发展(2002-2004)

乐队最初由主唱马玉龙、吉他手李韦、贝斯手宋炜和鼓手王赣组成。马玉龙原为四川某中学教师,后辞职赴京追求音乐理想。2002年,乐队在迷笛音乐学校的支持下完成首张专辑《世界是噪音的花园》的录制,由颜仲坤担任制作人。专辑中《狂欢》等作品以压抑的旋律和哲学化歌词展现社会观察,奠定乐队创作基调。

成员变动与风格成熟(2004-2008)

2004年贝斯手宋炜离队,赵云虹加入。2005年发行第二张专辑《优美的低于生活》,鼓手更换为来自新疆的张蔚。该专辑收录《通过愤怒之门》《在时代华美的盛宴上》等曲目,歌词意象更为丰富,编曲层次感增强。2008年第三张专辑《把光芒洒向更开阔的地方》问世,刘光蕊接任鼓手位置,专辑中《陌生城市的早晨》等作品尝试更明亮的旋律走向。

音乐创作与演出活动

乐队作品常呈现文学化表达,马玉龙的歌词涉及存在主义思考与都市人群精神困境。音乐上融合英伦摇滚吉他音墙与氛围化段落,现场演出以情绪张力著称。曾参与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国内大型音乐节,2010年后演出频率逐渐减少。

后期发展与停滞

2013年发行单曲《情歌而已》,2018年推出第四张专辑《没有鸟鸣,关上窗吧》,此时乐队成员包括马玉龙、李韦、赵云虹、鼓手邱宇及键盘手刘光蕊。此后未有持续活跃迹象,马玉龙转向个人音乐创作。

(注: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整理,部分时间节点及成员信息可能存在记录差异。)

低苦艾

低苦艾乐队是中国内地独立摇滚乐队,2003年成立于甘肃省兰州市。乐队以西北民间音乐元素为基础,融合摇滚乐与民谣风格,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文思考。

早期发展(2003-2007)

乐队最初由主唱刘堃、吉他手周旭东、贝斯手席斌、鼓手窦涛组成。队名”低苦艾”取自兰州本土常见植物苦艾草,寓意在困境中保持生命力。2006年独立发行首张专辑《苦艾酒》,收录《红与黑》《二月的素描与光》等早期作品,歌词多聚焦城市边缘人群生存状态。

风格确立期(2008-2011)

2008年签约兵马司唱片,发行同名专辑《低苦艾》,其中《谁》等作品尝试将西北花儿唱腔融入摇滚编曲。2010年贝斯手郭扬、鼓手文烽加入,乐队开始全国巡演。2011年专辑《兰州 兰州》进入制作阶段,同期单曲《小花花》在独立音乐圈引发关注。

突破发展阶段(2012-2015)

2012年发行概念专辑《守望者》,其中《兰州兰州》成为乐队代表作,歌词”再不见俯仰的少年格子衬衫一角扬起”成为地域文化符号。该专辑获第13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乐队奖。2014年签约摩登天空,发行专辑《花草树木》,尝试电子元素与民族乐器的融合。

创作深化期(2016-2020)

2016年专辑《午夜歌手》强化文学性表达,与诗人俞心樵合作《红与黑2.0》。2018年刘堃发行个人专辑《嘿,青年!》,乐队进入休整期。2019年重组阵容,新加入吉他手郭扬、鼓手李楠,举办”大河之上”剧场巡演。

近期动态(2021-2023)

2021年发行双专辑《驰名商标》《我酿造我的血液》,前者收录《卡拉OK》等批判消费主义作品。2022年开启”久违的现场”全国巡演,2023年推出单曲《漫长的告别》,延续城市叙事主题。

音乐特征方面,乐队持续使用冬不拉、马头琴等民族乐器,歌词多采用意象化叙事。现场演出以强烈的戏剧张力著称,曾参与迷笛、草莓等主流音乐节。成员坚持独立制作,录音多选择兰州本地录音棚,保留粗粝质感。

脑浊乐队

脑浊乐队是中国朋克音乐的代表性乐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下为乐队发展历程的梳理:

1. 成立与早期发展(1997-2002)

脑浊乐队成立于1997年,最初成员包括主唱兼吉他手肖容、贝斯手马继亮和鼓手高洋。乐队名称源自对现实社会的隐喻,初期以硬核朋克风格为主,活跃于北京地下音乐场景,与同期反光镜、新裤子等乐队共同推动中国朋克文化发展。1999年,乐队成员调整,许林加入担任贝斯手,形成肖容(主唱/吉他)、许林(贝斯)、李鹏(鼓手)的稳定阵容。

2.音乐风格定型与首张专辑(2003-2006)

2003年发行首张专辑《Turn On the Distortion》,收录《我比你OK》《Coming ‍Down too Beijing》等曲目,确立融合街头朋克、Ska元素的音乐风格。2004年赴日本参加Summer Sonic音乐节,成为首支登陆该国际舞台的中国朋克乐队。此期间频繁参与全国巡演,现场演出以高强度能量著称。

3. 国际化发展阶段(2007-2009)

2007年签约美国朋克厂牌Rebel Sound,发行英文专辑《Brain Failure: American Dreamer》,展开全美巡演,参与Vans Warped ‍Tour等大型音乐节。2008年日本专辑《Down of East Punk》发行,巩固亚洲市场影响力。乐队成员跨国合作频繁,与美国朋克传奇乐队Anti-Flag、Dropkick Murphys同台演出。

4. 成员变动与转型期(2010-2014)

2010年核心成员肖容离队,王囝接任主唱兼吉他手,乐队风格向流行朋克倾斜。2012年发行专辑《再见!乌托邦》,尝试融入更多旋律化创作。此阶段巡演范围扩展至欧洲,参与德国Wacken ‌Open Air金属音乐节跨界演出。

5. 稳定发展与本土回归(2015至今)

2015年重组后阵容确定为王囝(主唱/吉他)、许林(贝斯)、李牧(鼓手)。2017年发行《皂·白》EP,歌词聚焦社会现实议题。2019年启动”20 Years of ⁣Chaos”纪念巡演,完成全国23城演出。近年持续活跃于迷笛、草莓等国内主流音乐节,保持年均50场以上演出强度。

音乐作品年表

  • 2003《Turn ‌On The⁣ Distortion》
  • 2007《American Dreamer》
  • 2008《Down of‌ East Punk》
  • 2012《再见!乌托邦》
  • 2017《皂·白》EP

该乐队历经中国地下音乐场景变迁,见证本土朋克文化从亚文化向主流渗透的过程,其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独立音乐生态的演进。

轮回乐队

“轮回乐队”是中国内地具有代表性的摇滚乐队之一,其发展历程与中国摇滚乐的兴起与变迁紧密相连。以下是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的乐队历史信息:

成立与早期发展 ​

轮回乐队成立于1991年,最初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学生组成。乐队创始成员包括主唱吴彤(兼唢呐、笙演奏)、吉他手李强、贝斯手周旭、鼓手焦全杰(后由赵卫接替)和键盘手张荐。乐队名称“轮回”源于佛教概念,寓意音乐与生命的循环不息。
成立初期,乐队以翻唱西方摇滚经典作品为主,逐渐在北京地下音乐圈积累知名度。1992年,乐队参与录制《中国火Ⅰ》合辑,凭借原创歌曲《烽火扬州路》崭露头角。这首融合重金属摇滚与辛弃疾宋词的作品,成为早期中国摇滚“民族化”探索的代表作之一。

首张专辑与风格确立

1995年,轮回乐队发行首张专辑《创造》。专辑收录了《许多天来我很难过》《寂寞的收获》等作品,音乐风格以硬摇滚为基础,融入民乐元素,歌词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文思考。吴彤高亢且带有戏曲韵味的嗓音成为乐队标志。该专辑销量突破20万张,奠定了乐队在主流摇滚领域的地位。 ‌
1997年,乐队推出第二张专辑《心乐集》,尝试加入更多流行摇滚与布鲁斯元素,但市场反响不及首张专辑。

成员变动与转型 ⁤

2000年后,乐队经历人事调整:原鼓手焦全杰离队,赵卫加入;键盘手张荐退出,由王立冬接替。2002年发行的专辑《超越轮回》中,乐队进一步弱化硬摇滚风格,转向更为旋律化的流行摇滚路线,代表曲目《风的精灵》曾登上电台排行榜。
2004年,主唱吴彤宣布离队,转向民乐研究与跨界音乐创作(后以笙演奏家身份获格莱美奖)。乐队随后吸收新主唱吴遥,并于2006年发行专辑《期待轮回》,但未能重现早期影响力。

后期活动与重组

2010年后,乐队活动减少,主要以音乐节演出和怀旧专场为主。2013年,原主唱吴彤短暂回归参与纪念演出。2020年,乐队以李强、周旭、赵卫等原班成员为核心重启,推出单曲《英雄赋》,延续民族化摇滚路线。

音乐影响与评价 ⁣ ‍

轮回乐队被视为1990年代中国摇滚“第二代”中学院派代表,其将民乐与摇滚结合的实践对后续乐队产生启发。吴彤的独特声线与乐队早期作品的文学性歌词(如改编自毛泽东诗词的《满江红》)成为乐迷集体记忆。尽管后期发展起伏,乐队仍在中国摇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乐队公开采访、专辑资料及媒体报道,未包含未证实信息。)

达达乐队

达达乐队是中国内地的一支摇滚乐队,成立于1996年,最初活跃于武汉。乐队成员包括主唱彭坦(原名彭丹)、吉他手吴涛、贝斯手魏飞和鼓手张明。乐队名称“达达”源于20世纪初的达达主义艺术运动,象征着反传统与自由精神。

成立与早期发展(1996-1999)

达达乐队的前身是彭坦在武汉组建的学生乐队“人异”。1996年,彭坦与吴涛、魏飞、张明正式组成达达乐队,开始在武汉本地酒吧和大学校园演出。乐队早期风格融合英伦摇滚、朋克和迷幻元素,逐渐在当地积累人气。1999年,他们凭借原创作品《化学心情下的爱情反应》在“香港卫视音乐台”举办的“华语榜中榜”比赛中获得“神州最佳组合奖”,引起业界关注。

签约华纳与成名(2000-2004)

2000年6月,达达乐队签约华纳唱片,成为中国内地首支签约国际五大唱片公司的摇滚乐队。2001年1月,发行首张专辑《天使》,收录《我的天使》《节日快乐》等代表作。专辑销量突破30万张,单曲《我的天使》在音乐风云榜等榜单登顶。

2003年12月,推出第二张专辑《黄金时代》,尝试融入电子与实验元素,收录《无双》《南方》等歌曲。该专辑获得第4届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专辑”奖。但此时中国摇滚乐市场萎缩,乐队面临商业压力与创作分歧。2004年,达达乐队在未公开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宣布解散。

解散后成员发展(2004-2018)

主唱彭坦转型为独立音乐人,2007年签约太合麦田,发行个人专辑《少年故事》,获得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新人”。吉他手吴涛转向幕后制作,参与周迅、田原等歌手专辑制作。贝斯手魏飞和鼓手张明淡出音乐圈。

重组与回归(2019-至今)

2019年7月,达达乐队通过摩登天空官宣重组,原班人马全员回归。2020年参加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凭借《南方》《Song F》等经典曲目再度引发关注。同年发行重组后首支单曲《再.见》,开启全国巡演。

2021年推出EP《再.见》,包含《致某人》《旋转木马》等新作,延续清新摇滚风格。2022年举办“黄金时代”20周年纪念演唱会,复刻经典专辑曲目。2023年发布单曲《彭坦+电子天才游戏》,尝试与电子音乐人合作。

海龟先生

海龟先生是中国内地一支成立于广西南宁的摇滚乐队,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融合雷鬼、摇滚、朋克等元素而闻名。乐队核心成员为主唱兼吉他手李红旗,其他成员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动。

成立初期(2004-2007)

 

海龟先生乐队成立于2004年,最初由广西艺术学院学生李红旗、蒋晗和好友组成。乐队名源自李红旗大学时期的外号“海龟”。早期在南宁本地酒吧和校园演出,逐渐形成融合雷鬼与摇滚的轻快风格。2005年,乐队在“康师傅冰力先锋乐队选拔赛”中获广西赛区冠军及全国总决赛亚军。

成都发展时期(2007-2012)

 

2007年,李红旗与贝斯手蒋晗、鼓手张浩亮移居成都,成为当地Livehouse“小酒馆”的常驻乐队。期间与声音玩具、阿修罗等西南地区乐队共同推动独立音乐场景。2009年发行首张EP《POGO不如跳舞》,收录《男孩别哭》《草裙舞》等早期代表作。

北京发展阶段(2012-2019)

 

2012年签约摩登天空,发行首张同名专辑《海龟先生》,收录《玛卡瑞纳》《Young》等曲目。其中《玛卡瑞纳》成为年度热门单曲,雷鬼节奏与哲学化歌词引发关注。2014年发行第二张专辑《Where Are You Going?》,探讨信仰与存在主题,曲风加入更多布鲁斯元素。

2015年贝斯手蒋晗离队,黄巍加入担任新贝斯手。2019年推出第三张专辑《死不回头》,延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音乐上尝试融合放克与迷幻摇滚。

重要演出与影响

 

    • 2013年登上迷笛音乐节主舞台

 

    • 2014年开启首次全国剧场巡演

 

    • 2017年参加《中国乐队》电视节目录制

 

    • 2020年参与《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改编《忘记他》《蓝精灵》等作品引发热议

 

音乐特征与社会评价

 

李红旗的创作常涉及存在主义思考与基督教哲学,歌词多隐喻。乐队编曲注重律动感,将雷鬼的轻松节奏与摇滚乐的厚重结合。乐评人称其“用欢快旋律包裹严肃命题”,《通俗歌曲》杂志评价其“开拓了中国摇滚的审美维度”。

成员变动记录

 

    • 主唱/吉他:李红旗(2004-至今)

 

    • 贝斯手:蒋晗(2004-2015)、黄巍(2015-至今)

 

    • 鼓手:张浩亮(2007-2012)、Hayato(2012-2019)、鼓手晓宇(2019-至今)

幸福大街乐队

幸福大街乐队的历史资料整理如下:

幸福大街乐队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大陆具有学院派背景的另类摇滚乐队。创始成员均为清华大学在校学生,主唱吴虹飞当时就读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后转至中文系。乐队名称源自北京东城区真实存在的老街道”幸福大街”。

2002年,乐队在”摇滚唐会”系列演出中首次公开亮相,同年参与录制合辑《摩登天空4》,收录单曲《嫁衣》。该曲以阴郁旋律和争议性歌词引发关注,成为乐队早期代表作。

2005年发行首张专辑《小龙房间里的鱼》,由制作人王迪操刀,收录《一只想变成橘子的苹果》《刀》等12首作品。专辑融合哥特摇滚与民谣元素,歌词多涉及死亡、爱情等主题。

2008年推出第二张专辑《胭脂》,制作人由前超载乐队吉他手李延亮担任。该专辑尝试加入更多民族音乐元素,其中《冬天的树》《仓央嘉措情歌》等作品展现文学化创作倾向。

2010年发表EP《再不相爱就老了》,同名主打歌获《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年度音乐奖。该时期乐队成员包括吉他手耿放、贝斯手赵新宇等专业音乐人。

2012年出版现场专辑《萨岁之歌》,收录侗族大歌与现代摇滚的融合实验。主唱吴虹飞同时进行民族音乐采集,乐队风格逐渐转向世界音乐方向。

2014年发行概念专辑《侗族大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与摇滚乐结合,获文化界关注。同年开启全国剧场巡演,尝试戏剧化舞台呈现。

2018年推出双专辑《宇宙第二定律》,分为”电子版”与”原声版”,实验电子元素占比显著增加。2020年疫情期间举办线上音乐会”寂静的天空”,尝试多媒体交互演出形式。

主唱吴虹飞除音乐创作外,出版有《再不相爱就老了》《听我讲话要小心》等文学作品。乐队始终保持独立制作路线,未签约商业唱片公司,作品通过自主发行与数字平台传播。

(注:本文仅依据公开资料整理,部分早期活动时间线可能存在细微出入)

黑豹乐队

黑豹乐队是中国摇滚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其发展历程与中国摇滚乐的兴起与变迁紧密相连。以下内容基于公开历史资料整理:

成立与早期发展(1987-1990)

黑豹乐队成立于1987年,最初成员包括丁武(主唱)、李彤(吉他手)、王文杰(贝斯手)等。1988年,丁武离开并参与组建唐朝乐队,窦唯加入担任主唱,郭传林(四哥)成为乐队经纪人。乐队初期风格受欧美硬摇滚影响,在北京地下音乐圈逐渐崭露头角。

黄金时期(1991-1993)

1991年签约香港劲石唱片(Beyond乐队经纪公司),同年发行首张同名专辑《黑豹》。专辑收录《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等经典曲目,在中国大陆创下150万盒磁带销量记录,正版加盗版总销量超过2000万张。窦唯标志性的嗓音与李彤的吉他创作成为乐队标志。

成员变动期(1994-2004)

1992年窦唯离队,键盘手栾树接任主唱。1993年签约日本JVC唱片,发行第二张专辑《光芒之神》。1994年栾树离队,秦勇加入担任第三任主唱。1996年发行《无是无非》,1998年《不能让我的烦恼没机会表白》延续创作。2004年秦勇因家庭原因离队。

稳定发展期(2005至今)

2005年张克芃(大鹏)成为第四任主唱,2013年离队。2013年张淇加入担任现任主唱,2014年发行专辑《我们》回归乐坛。2021年参与综艺节目《谁是宝藏歌手》,2023年举办成立35周年巡回演唱会。

音乐风格与影响

早期以硬摇滚为主,融合布鲁斯元素,后期尝试流行摇滚与多元化风格。吉他手李彤始终是核心创作者,主导乐队音乐方向。乐队作品具有时代印记,歌词多关注个体情感与社会现实。

重要荣誉

1992年获香港电台排行榜冠军
1993年获美国音乐颁奖礼”亚洲最佳乐队”
2014年获东方风云榜最佳摇滚乐队
2020年入选腾讯音乐”华语乐坛十大乐队”

国际影响

1993年赴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巡演
1998年参与美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亚洲场
2015年伦敦O2体育馆专场演出

成员更迭

历任主唱:丁武(1987-1988)、窦唯(1988-1992)、栾树(1992-1994)、秦勇(1994-2004)、张克芃(2005-2013)、张淇(2013-至今)
现任固定成员:李彤(吉他)、王文杰(贝斯)、赵明义(鼓手)、惠鹏(键盘)、张淇(主唱)

专辑年表

1991《黑豹》
1993《光芒之神》
1996《无是无非》
1998《不能让我的烦恼没机会表白》
2004《黑豹V》
2013《我们》
2017《本色》

夜叉乐队

夜叉乐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重金属乐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末。

成立背景与早期发展(1995-2000)

 

夜叉乐队1995年成立于四川泸州,初始成员包括主唱胡松、吉他手黄涛、贝斯手王乐和鼓手高飞。乐队名称取自佛教护法”夜叉”,象征其音乐风格中蕴含的力量感与批判精神。早期受Pantera、Slipknot等乐队影响,以新金属(Nu-Metal)为主要创作方向。

1997年乐队迁至北京树村,成为北京地下摇滚场景的重要参与者。1999年录制首张地下专辑《饕餮》,以粗粝的工业金属风格引发关注,其中《化粪池》《自由》等曲目通过地下渠道传播,奠定了乐队硬核气质。

风格确立与职业化阶段(2000-2006)

 

2000年迷笛音乐节首演后,乐队开启全国巡演。2002年签约嚎叫唱片,次年发行首张正式专辑《自由》,收录《燃烧》《我即是》等代表作品。此时乐队阵容调整为胡松(主唱)、马霖(吉他)、王乐(贝斯)、王友金(鼓)。

2004年第二张专辑《发发发》尝试融合电子元素,单曲《暗流》MV成为早期摇滚乐在主流媒体的突破性曝光。2006年《暗流》专辑发行,标志风格向金属核(Metalcore)转型,采样与Breakdown段落的应用成为新特征。

阵容调整与成熟期(2007-2015)

 

2007年吉他手马霖离队,由苗振中接任。2010年发行EP《You aren’t the loser》,歌词涉及社会议题的批判性增强。2011年《转山》EP融入藏族音乐元素,同名曲目成为Live演出固定曲目。

2014年签约摩登天空,发行专辑《暗流2.0》并进行全国剧场巡演,首次尝试灯光视觉系统整合。此时期固定阵容为胡松(主唱)、苗振中(吉他)、韩天(贝斯)、丁子威(鼓)。

近期动态(2016至今)

 

2016年开启”同根生”全国巡演,覆盖28个城市。2018年发行《暗界》专辑,与说唱歌手法老合作单曲《权利》。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线上直播专场”逆流”,创下金属乐类目观看纪录。2021年参演《草莓音乐节》电子核特别单元,尝试与Dubstep制作人跨界合作。

音乐影响与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存活时间最长的金属乐队之一,夜叉乐队见证并参与了国内重型音乐从地下到主流的演变过程。其坚持使用中文创作、融合本土文化元素的尝试,为金属乐本土化提供了重要样本。乐队成员在乐器教学、设备研发等领域的延伸活动,持续影响着新一代重型音乐人发展。

鲍家街43号

“鲍家街43号”是中国摇滚乐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乐队之一,成立于1993年,其名称源自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的地址(现中央音乐学院已搬迁)。乐队最初由主唱兼词曲创作者汪峰发起,成员包括吉他手龙隆、贝斯手王磊、键盘手杜咏、鼓手单晓帆等,均为中央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学生。

成立与早期发展

1993年,汪峰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期间组建了“鲍家街43号”乐队,成员均来自学院不同专业。乐队成立初期以翻唱西方摇滚经典作品为主,逐渐转向原创音乐创作。他们的风格融合了布鲁斯摇滚、学院派编曲与现实主义歌词,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1994年至1996年,乐队在北京地下摇滚圈崭露头角,参与多场高校及酒吧演出,代表作《小鸟》《晚安,北京》等作品在此期间成型。

首张专辑与影响力

1997年,乐队签约北京京文唱片公司,发行首张同名专辑《鲍家街43号》。专辑收录了《小鸟》《我真的需要》《晚安,北京》等10首作品,歌词聚焦城市青年生存状态与精神困境,配器上大量运用口琴、键盘与布鲁斯吉他solo,展现出学院派音乐功底。其中《晚安,北京》因其深沉的都市叙事与恢弘的编曲结构,成为华语摇滚经典曲目。该专辑获得业内认可,但受限于当时摇滚乐市场环境,商业表现有限。

第二张专辑与解散

1998年乐队推出第二张专辑《风暴来临》,延续社会批判性主题,《街道》《失败者》等歌曲进一步强化了文学化表达。专辑发行后,因音乐理念分歧与外部环境压力,成员陆续离队。2000年,汪峰签约华纳唱片开启个人音乐事业,乐队宣告解散。

后续影响

解散后,汪峰转型为主流摇滚歌手,其他成员如龙隆转向音乐制作领域,王磊参与多支乐队创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原班人马曾短暂重组演出。乐队两张专辑于2013年经再版发行,其作品持续影响中国摇滚乐创作。

该乐队作为中国学院派摇滚的代表,其音乐文本的文学性与编曲的专业性在摇滚史上留有独特印记。现存公开影像资料包括1999年《风暴来临》MV及少量现场演出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