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档 乐队

信乐团

信乐团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一支摇滚乐队,成立于2002年,由主唱苏见信(信)、吉他手孙志群(Chris)、贝斯手刘晓华(晓华)、键盘手傅超华(Tomi)及鼓手黄迈可(Michael)组成。乐队以摇滚风格为主,融合流行、金属等元素,在华语乐坛具有一定影响力。

成立背景与早期发展

信乐团的前身可追溯至成员们各自在音乐领域的积累。主唱苏见信(信)早年曾在酒吧驻唱,1997年参与摇滚乐队“外交合唱团”,后因服役中断音乐活动。2002年,信与吉他手孙志群、贝斯手刘晓华、键盘手傅超华及鼓手黄迈可正式组成信乐团,签约艾回唱片。

音乐作品与风格 ⁤

2002年5月,信乐团发行首张专辑《信乐团同名专辑》,收录《死了都要爱》《One Night in 北京》等代表作。其中《死了都要爱》因高亢激昂的演唱风格成为经典曲目,至今传唱。2003年推出第二张专辑《天高地厚》,延续摇滚基调,同名主打歌《天高地厚》进一步巩固乐队知名度。
2004年4月,第三张专辑《海阔天空》发行,收录《海阔天空》《天亮以后说分手》等歌曲。该专辑被视作乐队巅峰作品之一,主唱信的高音表现力成为标志性特色。 ‌

主唱单飞与乐队转型

2007年3月,主唱信宣布单飞,乐队进入停滞期。剩余成员尝试寻找新主唱,2011年宣布由刘飞鸣接任,但新组合未延续早期影响力。此阶段乐队活动减少,鲜少推出新作。

成员背景 ‌

  • 苏见信(信):1971年生于台湾,单飞后发行多张个人专辑,如《集乐星球》《趁我》等。
  • 孙志群(Chris):乐队吉他手,曾参与“Dragon‌ Blue”乐队。
  • 刘晓华(晓华):贝斯手,早年加入“红十字”乐队。 ‍
  • 傅超华(Tomi):键盘手,曾为“处男合作社”“High club”乐队成员。
  • 黄迈可(Michael):鼓手,参与过张惠妹、张雨生等艺人专辑录制。 ⁣

后续活动

2014年起,信乐团以原成员(不含苏见信)形式参与商演及音乐节,并推出翻唱专辑《就是唯一》。苏见信则以个人身份活跃于综艺节目及音乐领域。

(以上内容依据公开资料整理,无主观评价或推测。)

施教日

施教日乐队是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批黑金属乐队之一,成立于2000年12月,由主唱农永(农尚彬)在北京组建。乐队名称源自对宗教与人性关系的思考,初期成员包括主唱农永、吉他手王囝、贝斯手裴磊和鼓手李洋。

2001年3月,乐队在《极端音乐》杂志合辑中发表首支作品《凶年》。同年5月录制首张小样《残杀》,确立以黑金属为主体的音乐风格,歌词涉及宗教批判与人性黑暗面。12月参演首届中国金属音乐节,标志其在地下金属圈崭露头角。

2003年录制首张全长专辑《天湖》,因制作问题延至2005年由殇唱片正式发行。专辑包含10首作品,其中《赤地》《天湖》等曲目融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歌词运用文言文创作,形成独特东方黑金属风格。此时期乐队阵容更迭频繁,贝斯手更换为张鑫。

2006年乐队进入休整期,农永转向幕后工作,参与创办”死域”音乐网站。2010年宣布重组,新阵容包括吉他手周淼、贝斯手周鸿飞和鼓手郭鹏,开始系统性地将古琴、箫等民乐元素融入创作。

2012年发行EP《世界之末日》,收录四首新作,其中《敕令》首次尝试全中文黑金属唱腔。2014年签约号角唱片,开启正规化运作。2016年参演Wacken音乐节中国区选拔赛并晋级德国总决赛,成为首支登上wacken主舞台的中国金属乐队。

2019年发布第二张全长专辑《魔心经》,历时五年制作,包含《轮回典》《修罗祭》等八首作品。专辑封面由波兰艺术家Marcin Surowiec绘制,音乐上采用五声音阶体系,融合佛教诵经采样。同年展开全国十城巡演。

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单曲《瘟癀》,以明代《瘟疫论》为灵感,使用尺八演奏营造瘟疫蔓延的听觉意象。2021年参演”众神复活”二十周年纪念演出,与葬尸湖、窒息等乐队同台。

在音乐风格上,施教日经历了从传统北欧黑金属到东方神秘主义黑金属的演变,歌词主题涵盖佛教哲学、历史典故及社会批判。乐队坚持手工制作演出服和舞台道具,早期使用自制兽骨项链与面部彩绘,后期发展出融合戏曲元素的黑金美学体系。

现存官方录音室作品包括2张全长专辑、3张EP及多首单曲,现场演出超过150场,足迹遍布中国34个城市及德国、日本等国家。乐队档案现存最早影像资料为2002年”众神复活”合辑录制花絮,最早海外报道见于2006年法国《Metallian》杂志。

木马

木马乐队是中国独立摇滚场景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音乐风格融合后朋克、哥特摇滚与艺术摇滚元素。乐队成立于1998年,核心成员包括主唱兼吉他手谢强(艺名木玛)、贝斯手曹操(本名杜磊)、鼓手胡湖。三人均来自湖南,早期活跃于北京地下音乐圈。

1999年,乐队签约摩登天空旗下Bad Head厂牌,同年12月发行首张同名专辑《木马》。专辑收录《没有声音的房间》《舞步》等作品,以阴郁诗意的歌词与戏剧化的编曲风格引起关注。该专辑封面由艺术家编号223(林志鹏)拍摄,呈现强烈的视觉冲击。

2001年EP《Yellow Star》延续暗黑美学,单曲《Fei Fei Run》成为乐队早期代表作。2003年第二张全长专辑《果冻帝国》标志创作成熟期,键盘手冯雷加入带来更丰富的器乐编排。专辑中《美丽的南方》《超级party》等曲目展现叙事性创作能力,歌词意象涉及城市青年的精神困境。

2004年乐队经历首次解散,成员各自发展。主唱木玛组建“木玛&Third Party”开启个人计划,2007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丝绒公路》,曲风转向华丽摇滚,单曲《她是黯淡星》获得主流媒体关注。贝斯手曹操转型幕后制作,参与多个音乐项目。

2014年原班人马宣布重组,展开全国巡演。2020年发行重组后首张专辑《旧城之王》,曲风回归早期实验气质,歌词延续诗化表达。同年主唱木玛出版个人诗集《撒把芥末》,呈现多维艺术创作。

2021年键盘手冯雷离世,乐队暂停活动。2022年剩余成员以新阵容恢复演出,加入吉他手邓力源等新鲜血液。现存作品持续影响着中国独立音乐创作,尤以早期三部曲被视为千禧年前后城市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声音记录。

在二十余年历程中,乐队历经多次成员更迭与风格调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艺术表达。现场演出以强烈的戏剧张力著称,舞台视觉设计常与音乐主题形成互文。作品被收录于多部独立电影原声,持续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

子曰乐队

子曰乐队历史资料整理

子曰乐队是中国摇滚乐坛中一支具有独特风格的乐队,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活跃于北京地下音乐圈。乐队由主唱兼核心创作者秋野(本名刘秋野)组建,其音乐风格融合了摇滚、民谣、戏曲元素,并带有鲜明的市井文化色彩与批判性。乐队的名称“子曰”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儒家经典的尊称,暗含对现实生活的戏谑与反思。

成立与早期发展

子曰乐队的确立可追溯至1994年。秋野作为乐队灵魂人物,早期受到崔健等中国摇滚先驱的影响,但逐渐探索出更具本土特色的音乐表达。乐队成员几经变动,除秋野外,初期成员包括吉他手汶麟、贝斯手张勇、鼓手张军等。乐队在北京地下音乐圈迅速崭露头角,凭借融合方言、曲艺的歌词和实验性编曲,成为当时“新民俗摇滚”的代表之一。

首张专辑与风格成熟

1997年,子曰乐队发行首张专辑《第一册》(又名《子曰·第一册》),由京文唱片公司制作。专辑中的《相对》《乖乖的》等作品以口语化歌词、黑色幽默和社会观察引发关注。音乐上,乐队将三弦、唢呐等传统乐器与摇滚乐队配置结合,形成“相声摇滚”的独特标签。该专辑被乐评人视为90年代中国摇滚多元化探索的重要作品之一,并获中国音乐先锋榜“最佳乐队奖”。

后续活动与沉寂

2002年,乐队推出第二张专辑《第二册》,延续了前作的风格,但市场反响相对平淡。此后,乐队进入低产期,成员逐渐转向个人发展。秋野曾参与影视配乐创作,并为其他歌手撰写歌曲。2006年,乐队短暂重组并参演音乐节,但未持续活跃。2010年后,子曰乐队以不定期演出形式零星出现,如2015年参与“降噪”摇滚音乐会。

音乐影响与评价

子曰乐队被视为中国摇滚乐“市井文化”的代表,其作品以平民视角解构社会现实,语言风格诙谐尖锐。尽管未进入主流视野,但乐队在实验性与本土化结合的探索上获得业内认可。部分乐评人将其与崔健、二手玫瑰等并列为中国摇滚“民族化”脉络中的重要节点。

现状

截至近年公开信息,子曰乐队未宣布正式解散,但无新专辑计划,秋野仍以独立音乐人身份参与少量演出。乐队早期作品持续在摇滚乐迷中流传,尤其《第一册》被视为中国摇滚经典专辑之一。 ⁣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历史报道及音乐资料整理,核心事件与作品信息属实。)

汪峰

汪峰是中国内地摇滚音乐人、歌手、词曲创作人,其音乐生涯主要分为乐队时期与个人发展两个阶段

早期经历与教育背景

 

汪峰原名汪锋,1971年6月29日出生于北京,自幼学习小提琴。198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小提琴专业,1991年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接受系统古典音乐教育。大学期间,他接触到摇滚乐,受崔健、罗大佑等音乐人影响,开始尝试创作。


鲍家街43号乐队时期(1993-2000)

乐队成立与命名

1993年11月,汪峰与中央音乐学院同学组建乐队,以母校地址“鲍家街43号”命名。初始成员包括:主唱汪峰、吉他手龙隆、贝斯手王磊、键盘手杜咏、鼓手单小帆。乐队风格融合布鲁斯、硬摇滚与艺术摇滚。

音乐活动与作品

    • 1994年,乐队在北京地下摇滚圈崭露头角,参与“五道口摇滚之夜”等演出。

 

    • 1997年,签约京文唱片,发行首张同名专辑《鲍家街43号》,收录《小鸟》《晚安北京》等曲目,其中《晚安北京》成为乐队代表作。

 

    • 1998年,发行第二张专辑《风暴来临》,包含《错误》《我会在这儿等你》等歌曲,尝试更多元化编曲。

 

乐队解散

2000年,汪峰签约华纳唱片,决定以个人身份发展,鲍家街43号乐队解散。此举曾引发争议,部分成员后转向幕后或教学领域。


个人音乐生涯(2000年至今)

签约华纳与早期作品

    • 2000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花火》,全权负责词曲创作,代表作《花火》《美丽世界的孤儿》等。

 

    • 2002年,专辑《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发布,尝试流行摇滚路线,歌曲《在雨中》传唱度较高。

 

商业突破与主流认可

    • 2004年,专辑《笑着哭》发行,单曲《飞得更高》成为其标志性作品,被广泛用于体育赛事与励志场景。

 

    • 2005年,专辑《怒放的生命》问世,同名主打歌再度引发热潮,获中歌榜年度最佳创作男歌手等奖项。

 

    • 2009年,专辑《信仰在空中飘扬》回归批判性主题,收录《春天里》《光明》等曲目。 ⁢

 

音乐风格与创作主题

汪峰作品多聚焦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理想与现实冲突,歌词具文学性与社会关怀。音乐上融合硬摇滚、民谣摇滚与流行元素,形成“汪式摇滚”风格。

大型演出与跨界合作

    • 2010年起,开启“信仰”全国巡演,成为首位登陆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内地摇滚歌手。

 

    • 2013年,担任湖南卫视《中国音超》评委,此后频繁现身综艺节目,包括《中国好声音》导师(2013-2023)。

 

    • 2014年,鸟巢演唱会创下票房纪录,成为内地首位在此场地连开两场的音乐人。

 

后期作品与奖项

    • 2015年,专辑《河流》获第23届东方风云榜最佳男歌手奖。 ⁣

 

    • 2020年,发布专辑《2020》,延续社会观察视角,包含《二手灵魂》《易忘之茧》等曲目。

 

    • 截至2023年,共发行15张个人专辑,获中国内地音乐奖项逾百项。

 


其他艺术实践

 

    • 文学创作:2003年出版诗集《晚安北京》,2017年推出自传体随笔集《晚安 汪峰》。 ​

 

    • 影视配乐:为电影《北京乐与路》(2001)、《十七岁的单车》(2001)等创作原声。

 

    • 商业合作:与多个品牌联合推出定制单曲,如与华为合作的《时代感》(2022)。

陈粒

陈粒是中国内地独立音乐人,其音乐生涯早期与乐队经历及后续个人发展脉络如下:

早期乐队经历

2012年,陈粒加入“空想家乐队”担任主唱。乐队风格以独立摇滚为主,活跃于上海及周边地区的Livehouse场景。2014年,乐队发行首张EP《万象》,收录《走在通往明天的路上》等6首原创作品,陈粒参与词曲创作并负责演唱。同年,陈粒因个人发展方向调整退出乐队。

单飞与个人音乐发展

2014年7月,陈粒以独立音乐人身份发行首支单曲《奇妙能力歌》,融合民谣与独立流行元素,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2015年2月,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如也》,独立完成全部作曲及大部分作词,包含《易燃易爆炸》《光》《历历万乡》等代表作。该专辑通过众筹方式发行,实体专辑售出逾6000张,创当年独立音乐众筹纪录。

2016年7月,第二张专辑《小梦大半》上线,首次尝试团队制作,邀请荒井十一担任制作人,专辑包含《虚拟》《芳草地》等曲目。2018年7月,实验性专辑《在蓬莱》与音乐人常石磊合作,融入电子与氛围音乐元素。后续陆续推出《洄游》(2019)、《悠长假期》(2021)等专辑,风格逐渐多元化。

音乐风格与创作特征

早期作品以吉他为主要载体,歌词兼具诗意与叙事性,融合民谣、摇滚、迷幻等元素。中期开始尝试电子合成器与实验编曲,后期作品加入世界音乐与剧场化表达。歌词常使用自然意象与哲学隐喻,代表作《性空山》歌词引用禅宗思想,《无所求必满载而归》体现存在主义思考。

现场演出与跨界合作

2015年起开启多轮全国巡演,包括”如也”(2015)、”小梦大半”(2016)、”洄游”(2019)等主题巡演。2016年登上上海简单生活节主舞台,2017年参与湖南卫视《歌手》节目担任吴青峰帮唱嘉宾。2020年举办线上音乐会”卧游”,采用沉浸式舞台设计。

影视音乐创作涵盖动画电影《大护法》片尾曲《亲爱的你》(2017)、电视剧《清平乐》主题曲《寻》(2020)、纪录片《奇妙之城》配乐(2021)等。2022年为游戏《原神》创作角色曲《尘游记》。

行业影响与荣誉

2016年获华语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新人提名,2017年入选网易云音乐原创盛典年度最佳女音乐人,2020年凭专辑《洄游》获唱工委音乐奖最佳流行专辑提名。其独立运营模式被视为中国独立音乐人商业化转型的典型案例,早期作品持续保持流媒体平台亿级播放量。

动力火车

动力火车是中国台湾省知名的摇滚音乐组合,由尤秋兴(尤秋兴)和颜志琳(颜志琳)组成。两人均为台湾原住民(排湾族),出生于屏东县。以下是其发展历程的整理:

早期背景与成团

尤秋兴与颜志琳自幼相识,成长于屏东县三地门乡的排湾族部落。两人因共同喜爱音乐而结缘,青少年时期在教会活动中接触合唱,逐渐培养出音乐默契。1990年代初期,他们以翻唱西洋摇滚歌曲为主,活跃于高雄、台南等地的酒吧及音乐餐厅。早期曾以“处男合唱团”“终结者乐队”等名称演出,风格以硬摇滚和重金属为主。

签约唱片公司

1996年,两人参加“Pub英雄会”音乐大赛并获得冠军,被上华唱片发掘。签约后,公司将其定位为“华语摇滚双人组合”,并更名为“动力火车”。名称灵感来源于两人演唱时爆发力十足的声线与默契配合。

音乐事业巅峰期(1997-2003)

  • 首张专辑《无情的情书》(1997年):专辑销量突破70万张,主打歌《无情的情书》《不甘心不放手》迅速走红。该专辑入围第9届金曲奖“最佳演唱组合奖”。
  • 影视主题曲热潮:1998年为电视剧《还珠格格》演唱主题曲《当》,成为两岸三地家喻户晓的代表作。同年发行专辑《明天的明天的明天》,销量突破80万张。
  • 风格突破:1999年专辑《背叛情歌》尝试加入流行摇滚元素,单曲《再见我的爱人》登上多个音乐排行榜冠军。
  • 持续高产:2000年发行专辑《再见我的爱人》,同年为电视剧《新蜀山剑侠》演唱主题曲《彩虹》。2001年推出《忠孝东路走九遍》,同名主打歌成为都市情感题材经典。
  • 转型尝试:2002年专辑《MAN》尝试电子摇滚风格,但市场反响未达预期。2003年发行《UPS不断电》专辑后,因唱片市场萎缩逐渐减少发片频率。

事业调整期(2004-2015)

2004年上华唱片被环球音乐收购后,组合进入低产阶段。此期间以演唱会、商演及影视歌曲为主:

  • 2004年为电视剧《仙剑奇侠传》演唱插曲《终于明白》
  • 2009年发行专辑《继续转动》,入围第20届金曲奖“最佳演唱组合”
  • 2013年举办“莫忘初衷 继续转动”巡回演唱会
  • 2015年为电影《铁狮玉玲珑2》演唱主题曲《跟自己合唱》

后期发展(2016至今)

  • 2016年发行专辑《20新歌duet精选》,纪念出道20周年
  • 2018年参加音乐综艺《歌手2018》,以补位歌手身份演绎《当》《酒干倘卖无》等经典曲目
  • 2021年推出单曲《我陪你面对》《永远不回头》(电影《速命道》主题曲)

重要奖项

  • 1998年新加坡金曲奖“最佳组合奖”
  • 2000年Channel V“华语榜中榜99”最佳组合奖
  • 2005年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港台年度最佳组合”
  • 2010年新加坡金曲奖“亚洲传媒大奖(组合)”

成员个人发展

  • 尤秋兴:2019年与圈外女友Jenny结婚,2020年确诊扁桃体癌早期,经治疗后康复。
  • 颜志琳:已婚并育有两女,近年活跃于综艺节目,2021年被曝因高胆固醇接受治疗。

音乐风格特征

以双主唱和声为特色,擅长高音域摇滚演绎。早期作品多聚焦都市情感议题,后期逐渐融入社会关怀主题。编曲上保留美式硬摇滚架构,同时融合台湾原住民音乐元素。

零点乐队

零点乐队是中国内地具有代表性的摇滚乐队之一,其发展历程跨越了30余年,是中国摇滚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参与者。

成立与早期发展(1987-1996)

乐队前身可追溯至198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立的”草原部落”乐队。1989年,主唱周晓鸥加入后正式更名为”零点乐队”,初始成员包括吉他手李瑛(大毛)、贝斯手王笑冬、键盘手朝洛蒙和鼓手段丝梨(二毛)。乐队早期在北京各大酒吧驻唱,逐渐形成融合流行摇滚与布鲁斯元素的音乐风格。

首张专辑与成名(1996-1999)

1996年发行首张专辑《别误会》,销量突破50万张,其中《别误会》《承受》等歌曲成为电台热门单曲。1997年第二张专辑《永恒的起点》销量突破80万张,创下中国摇滚乐队专辑销量纪录,单曲《爱不爱我》获得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季度金曲。

商业巅峰期(2000-2005)

2000年签约喜洋洋唱片,推出专辑《没有什么不可以》,同名主打歌蝉联各大排行榜冠军。2002年专辑《越来越》尝试电子音乐元素,获得第二届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专辑”提名。2003年发行精选集《记忆中的天空》,同年获得东方风云榜”最受欢迎乐队奖”。

成员变动与转型(2005-2014)

2008年主唱周晓鸥宣布退出,乐队进入停滞期。2014年重组,引入新主唱薛晓光(老五),发行单曲《相信我》。2016年推出专辑《我还爱着你》,其中同名主打歌获得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周冠军。

音乐风格演变

早期以流行摇滚为主,中期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后期作品如《天下无敌》《燃烧》呈现更重的硬摇滚倾向。乐队创作注重旋律性,歌词多聚焦都市情感与社会现实。

重要演出记录

1999年参加”中国摇滚新势力”香港红磡演唱会
2005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专场演唱会
2019年参加央视《乐享汇》摇滚三十年特别节目

人员更迭

初始阵容持续至2008年,重组后除李瑛、王笑冬、朝洛蒙外,鼓手更换为Sara(2014年加入),2020年新主唱由刘坤山接任。

专辑年表

1996《别误会》
1997《永恒的起点》
1998《每一夜每一天》
2002《没有什么不可以》
2003《越来越》
2005《风雷动》
2016《我还爱着你》
2021《记住这世界》

社会影响

作为首批实现商业成功的中国摇滚乐队,其音乐传播突破了传统摇滚乐受众群体。2001年为申奥创作《超越》,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赈灾歌曲《相信爱》录制。

伍佰

伍佰(本名吴俊霖),1968年1月14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嘉义县六脚乡,是华语乐坛极具影响力的摇滚歌手、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及演员。他以其独特的台语摇滚风格、粗犷的嗓音和舞台爆发力闻名,被誉为“台湾摇滚之王”。

早年经历与音乐启蒙

伍佰自幼喜爱音乐,高中时期受英国摇滚乐队深紫(Deep Purple)影响开始学习吉他。1987年,他离开家乡前往台北发展,最初在乐器行打工,后辗转于酒吧驻唱。这段时期,他接触蓝调、摇滚等西方音乐,并逐渐形成个人风格。1990年,他以本名“吴俊霖”发行首支单曲《小人国》,但未引起广泛关注。


音乐生涯转折点

1. 乐队China⁣ Blue的成立(1992年)

1992年,伍佰与贝斯手朱剑辉(小朱)、键盘手余大豪(大猫)和鼓手Dino Zavolta(Dino)组建乐队“China ​Blue”。乐队成立后迅速成为台湾地下音乐圈的重要力量,以融合蓝调、摇滚与本土元素的现场演出著称。

2. 首张个人专辑《爱上别人是快乐的事》(1992年)

同年,伍佰以个人名义发行首张专辑,其中《少年吔,安啦!》作为电影主题曲崭露头角,但专辑整体反响平淡。此后,他持续在Live House演出,逐渐积累忠实听众。

3. 突破性专辑《浪人情歌》(1994年)

1994年,专辑《浪人情歌》发行,同名歌曲及《牵挂》《199玫瑰》等作品将台语抒情与摇滚结合,奠定其“台式摇滚”风格。该专辑销量突破50万张,伍佰由此跻身主流乐坛。

4. 台语摇滚经典《树枝孤鸟》(1998年)

1998年,伍佰&China Blue推出全台语专辑《树枝孤鸟》,以实验性编曲和诗化歌词打破语言界限,获第10届金曲奖“最佳演唱专辑奖”。该专辑被视为台湾摇滚乐里程碑,至今仍被乐迷奉为经典。


乐队China Blue的持续合作

China Blue成军超过30年,成员稳定未更替,成为华语乐坛罕见的长寿乐队。乐队坚持“录音室专辑与现场演出同步推进”模式,至今发行逾20张专辑,举办超过千场演唱会。其现场表演以即兴改编和强烈互动性闻名,代表作《夏夜晚风》演唱会系列(1995年起)、《太空弹》巡回(2009年)等均创票房纪录。


音乐风格与创作特点

伍佰的音乐根植于蓝调摇滚,融合台语歌谣、电子、朋克等元素。他擅长以本土语言表达普世情感,如《突然的自我》《世界第一等》等歌曲跨越地域限制。其歌词常具文学性,例如《挪威的森林》改编自村上春树小说,《白鸽》隐喻台湾社会变迁。此外,他为刘德华、张学友、莫文蔚等艺人创作多首热门歌曲,如《孤星泪》《如果这都不算爱》。


影视与跨领域创作

  • 影视演出:参演《征婚启事》(1998年)、《美丽新世界》(1999年)等电影,凭《顺流逆流》(2000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 ⁢
  • 摄影与诗歌:出版摄影集《伍佰·风景》《伍佰·故事》,并发行诗集《我是街上的游魂,而你是闻到我的人》(2019年)。

社会影响与荣誉

  • 1990年代推动台湾Live ‍House文化复兴,被誉为“live之王”。⁤
  • 获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2005年)、“最佳台语男歌手”(2012年)等多项大奖。
  • 2021年获台湾金曲奖“特别贡献奖”,表彰其对台湾音乐的革新与推动。

(注:本文依据公开报道、专辑发行记录及官方资料整理,未包含非公开信息或个人推测内容。)

重塑雕像的权利

“重塑雕像的权利”是中国独立音乐场景中具有代表性的后朋克/实验摇滚乐队,其发展历程与中国独立音乐的演变密切相关。以下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历史脉络:

组建与早期阶段(2003-2005)

乐队于2003年成立于南京,初始成员为华东(主唱/吉他)、刘敏(贝斯/和声)与马晖(鼓手)。核心成员华东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曾就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后中途退学专注音乐;刘敏毕业于德国汉堡大学,早期参与南京朋克乐队”Ursa Major”;马晖来自兰州,具有深厚爵士鼓功底。

风格确立期(2005-2008)

2005年自主发行首张EP《CUT OFF!》,收录《TV Show (Hang the Police)》《A Death Bed Song》等曲目,确立受Bauhaus、Joy Division影响的暗黑系后朋克基调。同年签约摩登天空旗下厂牌”Badhead”,开始全国巡演。

首张专辑时期(2009-2011)

2009年发行首张全长专辑《Watch Out! Climate Has Changed,⁣ Fat Mum Rises…》,制作人由P.K.14乐队杨海崧担任。专辑引入更多电子元素,单曲《Survivor in the Museum》展现戏剧化编曲特征。2010年展开首次欧洲巡演,登陆荷兰Le ‍Guess Who?音乐节。

转型与国际化(2012-2016)

2012年原鼓手马晖离队,黄锦接任。2014年签约美国独立厂牌Wugazi records,单曲《Pigs in the River》入选《纽约时报》年度推荐。2015年启动”Drunk in Love”北美巡演,完成32城演出。

成熟期(2017-2020)

2017年发行第二张专辑《Before The Applause》,由德国制作人Hagen参与制作,获阿比鹿音乐奖最佳摇滚专辑。2019年为电影《功夫熊猫3》创作推广曲《Welcome to the Future》。2020年参加《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并夺冠,节目现场版《Pigs ⁢in the River》播放量突破4000万。

近期发展(2021-2023)

2021年启动”Re-TROS”全国体育馆巡演,成为首支登陆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独立乐队。2023年与Depeche Mode联合制作人Ben hillier合作新单曲《Hailing Drums》,音乐风格进一步向电子摇滚倾斜。

成员变更记录

  • 2003-2012:华东/刘敏/马晖
  • 2012-2017:华东/刘敏/黄锦
  • 2017至今:华东/刘敏/黄锦(常驻合作乐手包括键盘手李子超)

艺术特征

音乐结构受极简主义影响,歌词多采用英文创作,视觉呈现融合包豪斯设计美学,现场演出以精确编排与灯光设计著称。乐队拒绝被归类,自述受德国前卫摇滚、英国后朋克与极简电子乐多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