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Beyond乐队发行了粤语专辑《乐与怒》。这张被历史赋予双重意义的作品,既是黄家驹生前最后一张完整创作专辑,也是香港摇滚乐黄金时代最后的倔强回响。在商业情歌泛滥的港乐市场,《乐与怒》以赤诚的摇滚姿态撕开浮华表象,用11首作品完成了对理想主义的终极叩问。
专辑名“乐与怒”取自英文“Rock & Roll”的粤语音译,这种戏谑的命名方式暗藏Beyond对音乐工业的反讽。《我是愤怒》以暴烈的金属riff开场,黄贯中沙哑的嘶吼“Woo!A可否争番一囗气”直指社会不公,吉他solo中迸发的蓝调怨曲,将港人面对“九七”变局的不安转化为具象的声浪。而黄家驹创作的《海阔天空》意外成为时代挽歌,钢琴前奏中升腾的悲壮感,副歌“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的终极诘问,在六月东京那场意外后,化作整个华语世界的集体泪痕。
在人文关怀层面,《爸爸妈妈》用非洲鼓点与口琴勾勒出第三世界的苦难图景,黄家驹以孩童视角质问成人世界的战争逻辑;《和平与爱》则用雷鬼节奏包裹反战宣言,展现Beyond超越地域的政治视野。这些创作延续了乐队自《大地》《光辉岁月》以来的人文摇滚脉络,在殖民末期的香港语境中,这种世界公民意识更显珍贵。
音乐性上,《乐与怒》呈现出Beyond最成熟的硬摇滚形态。《狂人山庄》中长达两分钟的吉他solo堪称港乐史上最暴烈的器乐宣言,叶世荣的鼓点始终维持着紧绷的戏剧张力。但专辑并未放弃旋律探索,《完全的爱吧》将朋克能量注入流畅流行框架,《走不开的快乐》用放克基底解构都市焦虑,证明Beyond在坚持摇滚本真的同时,从未失去与大众对话的能力。
历史吊诡地让《乐与怒》成为绝唱。当《海阔天空》的尾奏消散在东京医院的走廊,香港摇滚乐最明亮的星辰就此坠落。这张浸透着时代焦灼与人文温度的专辑,最终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一代人精神成长的纪念碑——在理想主义溃散的前夜,他们确曾如此赤诚地活过、呐喊过、摇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