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达达乐队推出第二张专辑《黄金时代》,这张承载着世纪之交躁动与迷惘的作品,意外地成为了中国摇滚乐在新旧纪元交替时的美学注脚。作为千禧年后最早签约国际唱片公司的内地乐队之一,达达在商业与独立之间的微妙平衡,恰好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的文化图景。
专辑封面上,少年手持望远镜眺望天空的剪影,与《Song F》里反复吟唱的“让我带走这里躁动的太阳”,共同构成世纪末青年的精神镜像。彭坦清亮的声线穿透电子音墙,在《南方》潮湿的雨幕与《午夜说再见》的霓虹光影中游走,将属于80后的城市乡愁谱写成诗。那些关于成长、告别与自我怀疑的歌词,在英伦摇滚的吉他回响中找到了最熨帖的容器。
制作人吴涛赋予专辑精密的声场设计,让《黄金时代》既保有车库摇滚的粗粝感,又透出唱片工业时代特有的光泽。《无双》里暴烈的吉他solo与《等待》中温柔的手风琴交织,印证着乐队在音乐性上的野心——他们试图在Brit-pop的框架内,嫁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体情绪。
这张专辑的“黄金”意象,实则是世纪末最后一代摇滚青年的精神琥珀。当CD封套在音像店货架上与周杰伦、孙燕姿比肩时,达达用《浮出水面》的迷幻音色宣告着地下与主流的短暂和解。那些关于流浪、星空与未竟理想的咏叹,最终在2000年代商业大潮中化作绝响,却也因此成为特定世代的青春纪念碑。
《黄金时代》的珍贵,在于它凝固了世纪裂缝中的少年心气——当互联网尚未吞噬所有诗意,当唱片公司还愿为理想主义买单,这群武汉青年用十二首作品,为华语摇滚留下了最后一份手工锻造的浪漫主义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