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张楚在《造飞机的工厂》里撕碎了早期诗性民谣的浪漫外衣,将锈迹斑斑的工业齿轮嵌进中国摇滚的肉身。这张诞生于国企改制潮中的专辑,用19轨磁带记录下世纪末的荒诞寓言,在合成器与失真吉他的轰鸣里,藏着知识分子对时代剧变的冷眼凝视。
专辑同名曲《造飞机的工厂》以机械化的鼓点模拟流水线节奏,张楚用近乎呓语的唱腔描绘着”用铝合金敲打翅膀”的荒诞场景。当”飞机”这个象征工业文明的意象被解构成流水线上的商品,劳动者沦为重复敲打金属的零件,那些关于飞行与自由的集体想象,在工厂铁门闭合的瞬间灰飞烟灭。《结婚》里电吉他的躁动音墙背后,诗人用”在空旷的星河下想你”对抗着消费主义对情感的异化,当婚姻契约变成”刻在石碑上的字”,爱情成为工业文明最后的殉葬品。
这张专辑最残酷的清醒在于其预言性。《动物园》用扭曲的贝斯线勾勒出商品社会的生存困境,当人类把自己关进”更漂亮的笼子”,消费主义时代的动物园里,观众与展品的位置正在悄然置换。《卑鄙小人》里跳跃的电子音效像监控摄像头的红光,在集体主义解体的裂隙中,道德困境化作”黑暗里生长的草”,在钢筋混凝土的裂缝中扭曲生长。
张楚在此刻意摒弃了《姐姐》时期的抒情美学,转而在编曲中大量使用工业噪音与不和谐和声。《老张》里失真的电话铃声采样,《吃苹果》中机械重复的riff,都在建构某种后工业时代的听觉废墟。当CD版最终删去原始母带中的机床运转声,这种自我阉割恰好成为专辑主题的最佳注脚——在效率至上的机械文明里,连反抗的声音都需要符合标准化生产。
二十六年后再听这张被低估的专辑,那些关于异化与挣扎的寓言正在成为现实。当我们在算法工厂里批量生产着情感与思想,张楚在世纪末敲响的警钟,依然在数字时代的铁皮厂房里回荡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