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失真音墙裹挟着延音踏板的气流席卷耳膜时,听众总能从惘闻的音乐里辨认出某种永恒的乡愁。这支成军二十五载的中国器乐摇滚乐队,始终在用吉他轰鸣与合成器音色构建着后现代迷宫中失落的诗篇。
在《岁月鸿沟》的专辑封面上,被钢筋切割的天空下,模糊人影正凝视远方。这种视觉意象恰如其分地投射在乐队以器乐叙事构建的声景中:谢玉岗的吉他不再局限于传统摇滚乐的叙事逻辑,转而成为在五声音阶与微分音间游走的吟游诗人。《Lonely God》里层层堆叠的吉他音轨,在十二分钟里完成从暗涌到爆发的史诗叙事,提琴弓拉奏吉他弦的特殊技法,将金属的冰冷质感转化为某种宗教仪式般的哀鸣。
《看不见的城市》专辑中的环境采样,暴露出乐队对城市记忆的执念。地铁报站声、机械运转声、人群脚步声,这些现代文明的残片被切割重组,成为器乐织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Rain Watcher》开篇的雨声采样与延迟效果器相互渗透,仿佛潮湿的混凝土森林正在溶解于迷幻的音波中。当鼓手周连江以数学摇滚般的精密节奏击碎雨幕,音乐突然拥有了普鲁斯特式追忆的质地。
惘闻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对时间维度的迷恋。《八匹马》专辑中长达18分钟的《Welcome to Utopia》,通过循环乐句的细微嬗变,展现了乌托邦幻想在时间长河中的消解过程。合成器制造的太空音效与失真吉他形成奇异对话,如同在量子物理与道家哲学间寻找共振频率。这种器乐叙事的野心,在《幽魂》中达到新的高度——当铜管乐撕裂电子音墙的瞬间,音乐完成了对集体记忆的招魂仪式。
在拒绝歌词表达的纯粹器乐领域,惘闻用音色与结构的解构重组,持续书写着属于东方后工业时代的诗章。那些淹没在噪音浪潮中的旋律残片,恰似数字化浪潮冲刷下的人类情感化石,在声波震荡中显影出这个时代最隐秘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