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Beyond乐队推出粤语专辑《乐与怒》。这张以香港商业娱乐至上的黄金年代为背景的作品,成为主唱黄家驹生前参与创作的最后完整专辑,亦是Beyond音乐理想最炽烈的表达。在偶像文化泛滥的90年代初期,这张专辑以粗粝的吉他音墙与诗性批判,完成对摇滚乐本质的回归。
专辑标题“乐与怒”取自英语“Rock ‘n’ Roll”的粤语谐音,实则暗藏双重隐喻。开篇曲《我是愤怒》以暴烈鼓点击碎浮华假象,黄家驹嘶吼着“可否争番一口气”的诘问,将香港青年面对97大限的迷茫与躁动化为音乐语言。《爸爸妈妈》以黑色幽默笔触讽刺代际隔阂,电子音效与失真吉他的碰撞,撕开温情脉脉的家庭面纱。这些作品延续了Beyond自《大地》《光辉岁月》以来的人文关怀,却在音乐表达上更显锐利。
黄家驹在创作札记中写道:“当世界被包装成罐头,摇滚乐要成为那把开罐刀。”《海阔天空》作为华语摇滚史上最悲壮的绝唱,钢琴前奏如晨雾漫过都市天际线,副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呐喊,既是对个体理想的坚守,亦暗合香港移民潮下的集体无意识。这种将私人情感升华为时代共鸣的能力,使Beyond超越了普通摇滚乐队的格局。
在音乐制作层面,《乐与怒》呈现出惊人的完整性。黄贯中实验性的吉他音色处理(《狂人山庄》)、叶世荣充满非洲律动的鼓点编排(《完全地爱吧》)、黄家强细腻的贝斯线条(《走不开的快乐》),构建起多元立体的声响空间。制作人梁邦彦刻意保留的录音瑕疵,让专辑始终涌动着地下摇滚的原始生命力。
这张充满宿命感的专辑面世30天后,黄家驹在东京意外离世。《乐与怒》由此成为华语摇滚史上的“未完成交响曲”,那些关于自由与抗争的音乐母题,最终化作跨越代际的文化密码。当商业浪潮冲刷掉摇滚乐的棱角,这张专辑依然矗立如礁石,提醒着每个时代:真正的摇滚精神,永远在世俗喧嚣中保持愤怒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