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归档 2025年3月6日

欧珈源

欧珈源(艺名“区波”),中国独立音乐人、词曲作者、制作人,声音玩具乐队创始人及核心成员。


早期经历与乐队成立

  • 1973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 1990年代初期,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主修美术教育专业,期间开始接触摇滚乐并自学吉他创作。
  • 1997年,参与组建乐队“失眠”,担任吉他手,风格偏向实验摇滚。
  • 1998年,组建乐队“耶稣的圣婴”,尝试融合后朋克与哥特元素,但未正式发行作品。
  • 1999年,解散前乐队后,以个人创作为核心成立“朝圣者的背叛”(即声音玩具前身),担任主唱、吉他手及主要词曲作者。早期成员包括李琨(吉他)、黄锦(鼓手)等。

声音玩具乐队发展历程

  • 2001年,乐队在成都小酒馆等地进行多场演出,凭借深邃的歌词与戏剧化的现场表现力逐渐积累口碑。
  • 2003年4月,自主录制首张Demo专辑《最美妙的旅行》,包含《秘密的爱》《星期天大街》《爱玲》等曲目,以诗化歌词与复杂编曲成为国内独立音乐经典。
  • 2005年,乐队正式更名为“声音玩具”,风格进一步融合前卫摇滚、后摇滚与艺术流行元素。
  • 2014年12月,发行首张正式录音室专辑《爱是昂贵的》,收录《生命》《未来》《时间》等曲目,制作周期长达十年,因追求细节多次返工。
  • 2015年,专辑《爱是昂贵的》获第1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乐队奖”“最佳摇滚艺人奖”提名。
  • 2019年10月,发行第二张录音室专辑《劳动之余》,包含《你的城市》《没有人能够比我们更接近对方》《昨夜我飞向遥远的火星》等歌曲,延续哲学化叙事与宏大编曲风格。
  • 2020年,举办“劳动之余”线上音乐会,采用多机位电影级拍摄,尝试打破传统直播形式。
  • 2021年,启动“劳动之余”全国巡演,覆盖上海、南京、深圳等15城。
  • 2022年9月,于成都举办“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户外专场演出,吸引近万名观众。
  • 2023年,为纪念乐队成立20周年,展开“20年人与事”主题巡演。

其他音乐活动

  • 2006年,为先锋戏剧《镜花水月》创作配乐,尝试跨界艺术合作。
  • 2012年,参与合辑《成都2022》录制,贡献单曲《英雄》。
  • 2018年,担任纪录片《摇滚在二十、四十、六十》音乐顾问。

作品制作与风格特点

  • 歌词常围绕时间、死亡、宇宙等主题展开,文学性强烈(例:《晚安国王》引用博尔赫斯诗句)。
  • 编曲结构复杂,善用管弦乐铺垫(如《生命》中的弦乐章节)与动态对比(例:《你的城市》从静谧到爆发的层次变化)。
  • 坚持全程参与专辑制作,《劳动之余》母带由英国工程师John Davis(曾制作Arctic Monkeys、Led Zeppelin)处理。

可考证的公开言论

  • 2003年接受《非音乐》采访:“我希望音乐像建筑一样,有严谨的结构,但最终呈现的是情感。”
  • 2015年专辑发布会:“《爱是昂贵的》不是一张讨好的唱片,它只是诚实记录了我们的挣扎。”
  • 2020年线上音乐会开场白:“感谢科技让我们以这种方式相遇,但音乐永远需要真实的体温。”

以上内容整理自声音玩具官方微博乐队成员采访实录(《城市画报》《通俗歌曲》等)、音乐流媒体平台专辑信息公开演出记录

张楚

张楚,原名张红兵,1968年11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幼年随父母移居陕西省西安市,在西安长大。

早年经历与音乐启蒙

  • 1968年:出生于湖南,父亲为科研工作者,母亲为教师。
  • 1985年:考入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因兴趣转移退学,开始接触摇滚乐。
  • 1987年:在西安与朋友组建早期乐队“毒刺”,创作实验性音乐。

北京时期与早期作品

  • 1988年:赴北京发展,参与地下音乐活动,录制首张个人专辑《将将将》(又名《西出阳关》),由陕西音像出版社发行,但因风格实验未引起广泛关注。
  • 1991年:短暂参与“黑豹乐队”部分演出,但未正式加入。同年,作品《姐姐》被收录于合辑《中国火Ⅰ》,由台湾滚石唱片发行,引发关注。

魔岩文化时期与代表作

  • 1992年:签约台湾魔岩文化,成为“魔岩三杰”之一(另两人为窦唯、何勇)。
  • 1993年:发行首张正式专辑《一颗不肯媚俗的心》,收录《西出阳关》《将将将》等早期作品。
  • 1994年:发行第二张专辑《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包含《蚂蚁蚂蚁》《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光明大道》等曲目,歌词以诗化叙事和社会观察为特色。
  • 1994年12月:参加香港红磡体育馆“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演唱《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厕所和床》《蚂蚁蚂蚁》。

后期音乐活动与沉寂

  • 1997年:发行第三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风格转向更抽象的隐喻表达,市场反响平淡。
  • 1998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返回西安生活。
  • 2000年:少量参与音乐节演出,未发布新作。

复出与后续活动

  • 2005年:参加“中国摇滚20年”北京工体演唱会,演唱《姐姐》《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 2010年:开始尝试电子音乐风格,发行单曲《向日葵》《海边》。
  • 2013年:发行EP《清楚》,收录改编自早期作品的新版本。
  • 2016年:参与话剧《流浪爱情》配乐创作,同年发行单曲《不在绳子上的珍珠》。
  • 2018年:与“声音玩具”乐队合作演出,重新编曲部分经典作品。

其他记录

  • 2021年:参加西安、长沙等地音乐节,演唱曲目以90年代作品为主。
  • 2022年:公开表示已完成数首新歌录制,但未公布具体发行计划。

泽琨

吴泽琨(无公开详细本名信息,部分资料中亦称“吴泽琨”或“吴老臭”)是二手玫瑰乐队民乐手,主要负责唢呐、笙等民族乐器的演奏。


加入背景与早期活动

加入时间:吴泽琨的加入时间无确切公开记录,但根据乐队演出历史推测,他可能在2000年代中后期逐渐成为乐队固定成员。早期二手玫瑰的民乐部分由其他成员或临时乐手担任,吴泽琨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乐队“民族摇滚”的现场表现力。
职能定位:作为乐队中少有的专职民乐手,其唢呐演奏成为二手玫瑰标志性音乐元素之一,尤其在《采花》《伎俩》等曲目中体现鲜明。


演出与专辑记录

  1. 现场演出

参与2006年二手玫瑰“十年不晚”北京星光现场专场,首次以固定成员身份出现在公开影像资料中。
⁤随乐队登上2013年北京工体“摇滚无用”演唱会,担任民乐部分核心演奏。
多次参与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大型音乐节演出,唢呐独奏片段常成为现场高潮。

  1. 专辑参与

《娱乐江湖》(2006年):未明确标注其参与信息,但同期现场演出中已有其身影。
《一枝独秀》(2013年):在专辑《仙儿》《正人君子》等曲目中担任唢呐演奏,署名于专辑乐手名单。
《我要开花》(2018年):继续参与录音,具体曲目未单独标注。


其他公开活动

跨界合作:2015年与乐队成员参与话剧《那一夜,我们搞音乐》现场配乐,负责民乐部分即兴演奏。
媒体报道:2017年接受《通俗歌曲》杂志采访,谈及唢呐在摇滚乐中的融合尝试,但未深入个人经历。



李明

李明(1970年代-)是中国摇滚乐队“冷血动物”(后更名“谢天笑与冷血动物”)的创始成员及贝斯手。

早期经历与乐队成立

  • 1994年,李明与谢天笑(主唱/吉他手)、梁旭(鼓手)在山东淄博组建“冷血动物”乐队,初期风格融合硬摇滚、布鲁斯及中国民间音乐元素。李明担任贝斯手,以低音线条支撑乐队粗粝的现场表现。
  • 1995年,乐队迁至北京发展,活跃于地下音乐场景,参与“北京新声”运动,与苍蝇、NO等乐队共同成为北京摇滚圈代表。

首张专辑与早期活动

  • 1997年,鼓手梁旭离队,武锐接任。李明与谢天笑、武锐组成稳定阵容,开始筹备首张专辑。
  • 1999年,乐队录制首张同名专辑《冷血动物》,李明参与所有曲目贝斯录制。专辑中《永远是个秘密》《墓志铭》等曲目以阴郁氛围与重型riff为标志。
  • 2000年,专辑《冷血动物》由京文唱片发行,销量突破20万张,成为地下摇滚现象级作品。李明随乐队展开全国巡演,现场即兴段落展现其与谢天笑的默契配合。

乐队活动暂停与离队

  • 2002年,因谢天笑赴美旅居,乐队活动暂停。李明未参与谢天笑在美组建的“TXTX”临时组合。
  • 2004年,谢天笑回国重组“冷血动物”(后更名“谢天笑与冷血动物”),李明未归队,贝斯手由马克塔勒接替。李明离队原因无公开记录。

其他可考活动

  • 2001年,李明参与录制合辑《中国火III》,收录冷血动物单曲《就在这里》,贝斯演奏保留原始录音版本。
  • 2003年,短暂参与谢天笑单曲《阿诗玛》前期构思,未出现在最终录音版本中。

周飞

1. 早期参与与乐队背景

周飞是子曰乐队初创阶段的重要成员之一。根据乐队历史档案,子曰乐队成立于1994年,核心成员为主唱兼词曲作者秋野。周飞在乐队中主要担任吉他手,其技术风格融合了摇滚、布鲁斯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乐队“戏曲摇滚”的定位相契合。

2. 音乐作品记录

周飞参与了子曰乐队首张专辑《第一册》的录制,该专辑于1997年由京文唱片发行。专辑中收录的《乖乖的》《相对》等曲目中的吉他演奏部分被标注为周飞参与创作。据专辑内页信息,他负责了部分编曲与现场演出音效设计。

3. 演出活动时间线

  • 1995年,周飞随乐队在北京地下摇滚场所(如五道口俱乐部)进行早期演出。
  • 1996年参与“中国火”系列摇滚合辑的现场演出活动。
  • 1997年专辑发行后,随队参加全国巡演,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4. 后续动向

公开报道显示,周飞在2000年后逐渐淡出乐队常规活动。2002年子曰乐队重组时,官方成员名单中未再出现其名字。部分演出记录显示,他曾在2005年乐队十周年纪念活动中以客座乐手身份短暂回归。

5. 其他合作项目

周飞在1998-1999年间参与过数支北京摇滚乐队的录音室工作,包括与鲍家街43号乐队吉他手龙隆合作的实验音乐项目,相关录音现存于独立厂牌“穴位音乐”档案库。

庞宽

庞宽是中国摇滚乐队“新裤子”的成员之一,担任乐队键盘手及主唱。他与彭磊等人共同组成乐队核心创作团队。

毛川

毛川,本名毛传艺,1982年10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自幼接触音乐,中学时期开始学习吉他并尝试创作。2001年考入青岛理工大学,主修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期间积极参与校园音乐活动,组建乐队并担任主唱及吉他手。

乐队经历

2004年,毛川在北京与几位音乐人共同成立“孔雀乐队”,担任主唱兼吉他手。乐队初期以翻唱国外摇滚作品为主,后逐渐转向原创。2007年,乐队更名为逃跑计划(Escape Plan),成员固定为毛川(主唱/吉他)、马晓东(吉他)、刚昂(贝斯)和李洪涛(鼓手)。更名后,乐队风格逐渐明确,融合英伦摇滚与流行元素。

作品与活动

2008年,逃跑计划发行首张EP《Take Me Away》,收录《08年我们结婚》等歌曲,开始在北京Livehouse演出。2011年12月,推出首张录音室专辑《世界》,包含《阳光照进回忆里》等曲目。2012年,单曲《夜空中最亮的星》作为专辑第二波主打发布,因旋律与歌词引发广泛传播,成为乐队代表作。

重要演出

2012年起,乐队陆续登上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舞台。2013年12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首场大型演唱会“逃跑计划·时代之梦”。2017年开启首次北美巡演,覆盖纽约、洛杉矶等城市;2019年展开英国巡演,登陆伦敦、曼彻斯特等地。

个人参与

毛川除乐队活动外,曾为电影《缝纫机乐队》(2017年)创作插曲《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并客串出演。2018年参与公益项目“音乐之光照亮星星的孩子”,为自闭症儿童创作歌曲。

其他信息

毛川已婚,妻子为圈外人,信息未公开。早年访谈提及喜爱摄影,常随身携带胶片相机记录生活片段。据乐队采访,他偏好摩托车骑行,称其为“放松方式”。

李子超

李子超是脏手指乐队的鼓手。

崔健

【基本信息】
崔健,朝鲜族,全名崔健,1961年8月2日出生于北京东郊幸福村的军队大院。父亲崔雄济为空军军乐团小号手,母亲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团成员。

【早期音乐启蒙】
1975年(14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小号演奏。
1977年考入北京交响乐团担任小号演奏员,持续至1986年。期间接触西方摇滚乐,包括西蒙与加芬克尔、约翰·丹佛等歌手作品。

【乐队组建】
1984年与刘元、杨乐强、文博、安少华、周晓明等组建”七合板乐队”,主要翻唱欧美流行歌曲。同年11月乐队因”精神污染”整治运动解散。

【重要创作节点】
1985年创作首支原创歌曲《艰难行》,采用中文填词翻唱the Motels作品《Suddenly Last Summer》。
1986年5月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纪念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首演原创作品《一无所有》,该演出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

【专辑发行记录】
1989年2月发行首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收录曲目包括《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不再掩饰》《从头再来》等10首作品。
1991年2月发行《解决》,包含《解决》《这儿的空间》《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等曲目。
1994年8月发行《红旗下的蛋》,其中《飞了》《宽容》等曲目引发关注。
1998年4月发行《无能的力量》,曲目涵盖《混子》《春节》等。
2005年3月发行《给你一点颜色》,包含《红先生》《蓝色骨头》等实验性作品。

【影视领域】
1989年出演电影《我的十个同学》饰演张向红。
1993年自编自导音乐电影《北京杂种》,饰演乐队主唱。该片入围第4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1994年参演香港电影《豪门夜宴》。
2001年出演电视剧《我的兄弟姐妹》音乐老师角色。

【重要演出事件】
1988年1月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首次个人演唱会。
1988年9月率ADO乐队参加汉城奥运会全球直播演出。
1990年3月开启全国巡回演唱会,覆盖郑州、武汉、西安、成都四城。
1993年率乐队赴德国、瑞士参加”中国文化节”演出。
2002年8月7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阳光下的梦”个唱。
2008年原定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曲目《超越》因故取消。

【奖项记录】
1988年《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获人民日报等机构联合评选”新时期十年金曲奖”。
1989年3月赴伦敦参加亚洲流行音乐大奖赛。
1995年《红旗下的蛋》获美国录音协会经典唱片奖。

【社会活动】
2002年发起”真唱运动”,签署《真唱运动宣言》。
2010年12月31日举办”摇滚交响新年音乐会”。

【其他作品】
1992年创作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插曲《浪子归》。
2005年出版个人文集《自由风格》。
2013年担任北京卫视《最美和声》导师。

田坤

田坤(身份证用名:田坤,曾用名不详)为幸福大街乐队早期成员,担任吉他手。根据可查证信息,其参与乐队活动的时间线如下:

1999年

幸福大街乐队在北京成立,原始成员包括主唱吴虹飞(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中文系双学位在读)、吉他手田坤(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等成员。乐队名称来源于吴虹飞母校广西大学附近的”幸福路”。

2000-2003年

田坤作为吉他手参与乐队早期创作,乐队在此期间完成《嫁衣》《小龙房间里的鱼》《四月》等代表作的雏形。根据2002年《我爱摇滚乐》杂志采访记录,田坤与主唱吴虹飞共同参与清华大学”露天民谣音乐会”等校园演出。

2004年

田坤参与乐队首张专辑《小龙房间里的鱼》录音工作,该专辑由国内摇滚厂牌”新蜂音乐”制作发行,收录曲目《嫁衣》《刀》《蝴蝶》等13首作品。录音室记录显示田坤负责《粮食》《夜》等曲目的吉他编配。

2005年

田坤随乐队参加”中国摇滚20年”成都站纪念演出,现存现场视频资料显示其参与演奏《仓央嘉措情歌》《冬天的树》等曲目。同年乐队成员发生变动,田坤逐渐淡出常规演出阵容。

后续关联

2008年幸福大街发行第二张专辑《胭脂》时,田坤未出现在制作名单中。2012年乐队”再见长江水”专场音乐会宣传文案提及田坤为”前乐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