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独立音乐的版图中,法兹乐队(FAZI)始终是一支难以被归类的存在。他们的音乐像是从地底涌出的暗流,裹挟着工业机械的冷感与后朋克的原始张力,却在重复的节奏织体中凿开一条通往意识深处的隧道。这种矛盾性构成了法兹美学的核心:他们用近乎偏执的循环段落堆砌出声音的迷宫,又在迷宫的尽头点燃一盏忽明忽暗的灯。
从2010年西安城墙下的车库摇滚基因出发,法兹逐渐剥离了传统摇滚乐的叙事框架。在《童心之源》《欲望之心》等作品中,吉他手马成与鼓手铂洋构建的节奏矩阵呈现出某种工业时代的催眠性:贝斯线如同永不停歇的传送带,镲片撞击声模拟着金属车间的脉冲,而刘鹏的人声则像被切割成碎片的电报代码,在”时间!时间!”(《控制》)或”穿过雾穿过云”(《隼》)的短句重复中,将歌词从表意工具转化为节奏本身的一部分。这种对”重复”的极致运用并非止步于形式实验——当三连音riff在《迷失》中循环至第47秒时,听觉的麻木感恰恰成为意识解离的触发器。
法兹的重复美学暗合了德勒兹所说的”差异与重复”:每一次看似相同的循环都在细微的变速、延迟或效果器参数偏移中产生裂变。在《时间隧道》这首长达八分钟的作品里,合成器长音与失真吉他形成两股相互撕扯的力场,鼓组以每分钟122拍的恒定速度推进,却在每个小节第三拍加入0.1秒的空拍。这种精密计算的时间游戏让听众陷入集体无意识的漩涡,正如乐队自己所言:”我们制造眩晕,是为了让人在眩晕中抓住真实。”
主唱刘鹏的舞台表现强化了这种眩晕与清醒的辩证关系。在《空间》的现场版本中,他如同被附身的通灵者,以机械舞步配合肢体抽搐,当聚光灯将他扭曲的影子投射在背景幕布时,歌词”我的眼睛在黑暗中发光”不再只是隐喻,而成为物理空间的精神显影。这种介于控制与失控之间的状态,恰似他们音乐中永远在寻求平衡点的极简主义结构——所有的克制都是为了积蓄爆发的势能。
在2017年的《死海》专辑里,法兹将这种美学推向更幽暗的领域。开篇曲《与你分享我的眼睛》用单音吉他旋律线贯穿全曲,混响效果制造出海底两万里的压迫感,而采样自老式钟表的”滴答”声始终潜伏在混音底层。当听众以为即将坠入永恒的黑暗时,2分18秒突然闯入的萨克斯独奏如同深海中浮出的求救信号,揭示出法兹音乐中最隐秘的温情:那些冰冷重复的深处,始终涌动着对人性温度的眷恋。
这支来自西北的乐队用十年时间建造了一座声音的棱镜塔,每张专辑都是棱镜的一个切面。当外界试图用”后朋克复兴”或”迷幻摇滚”来定义他们时,法兹早已潜入更深层的领域——在那里,轰鸣的重复不是目的,而是凿穿现实与非现实界线的钻头。正如《时间隧道》结尾处突然坍缩的静默所揭示的:或许所谓清醒,不过是另一种形态的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