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闻乐队:以器乐浪潮测绘后摇滚时代的情绪地貌

惘闻乐队:以器乐浪潮测绘后摇滚时代的情绪地貌

惘闻乐队:中国后摇的沉默叙事者

在中国独立音乐场景的暗涌中,惘闻乐队用二十四年时间构筑起一个沉默的器乐宇宙。这支来自大连的乐队自1999年组建以来,始终保持着后摇滚的纯粹性,用吉他音墙、贝斯轰鸣与鼓点浪潮完成着没有台词的戏剧演出。

在《八匹马》(2014)专辑中,惘闻展现出对声音质感的极致追求。《污水塘》开篇的电流噪音像生锈水管渗出的水滴,逐渐汇聚成淹没耳膜的黑色潮水。谢玉岗标志性的吉他音色在此达到新的层次——那些螺旋上升的失真音轨不是情绪的宣泄,而是精确计算的声波建筑。当合成器音色在6分23秒刺破音墙时,犹如在深海漩涡中突然窥见月光。

《看不见的城市》(2016)的创作过程被纪录片完整记录,这张专辑暴露了惘闻音乐里的工业基因。鼓手周连江在《黄泉水》中的演奏,将后摇常见的情绪推进转化为机械运动般的精准节奏,与董瀚强的贝斯线形成金属齿轮的咬合状态。而《醉忘川》末尾突然出现的萨克斯,像工厂烟囱飘出的蓝色烟雾,给混凝土质感的声场增添意外呼吸感。

2020年的《十万个为什么》呈现出更克制的叙事野心。长达15分钟的《奥林匹克广场》没有采用惯用的渐强结构,反而用持续的中频声波模拟城市白噪音,间或出现的钢琴音符如同深夜路灯下转瞬即逝的影子。这种反高潮处理证明惘闻已超越后摇范式,开始构建独特的声学空间诗学。

在惘闻的音乐辞典里,”沉默”是最重要的词汇。他们用器乐填补语言无法抵达的裂隙,那些未说出口的北方工业城市记忆,坍塌的厂房与生长的野草,都化作《L & R》里持续颤动的吉他回授。当其他乐队在歌词中直白抒情时,惘闻选择将麦克风指向效果器踏板,让电流声替他们讲述那些关于消逝与重生的永恒寓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