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浪潮中的沉默诗行 惘闻乐队与后摇叙事的精神共振

器乐浪潮中的沉默诗行 惘闻乐队与后摇叙事的精神共振

惘闻乐队:中国后摇滚的叙事诗人

在21世纪中国独立音乐版图中,惘闻乐队以持续二十四年的创作实践,构建出独树一帜的声音美学体系。这支1999年诞生于大连的器乐摇滚团体,通过十一张录音室专辑的迭代演进,完成了从北方工业城市声响样本采集者到东方后摇滚叙事大师的蜕变。

乐队名称取自”置若罔闻”的谐音,却在二十余年间以精密的声音装置颠覆着这个成语的本意。在《八匹马》(2014)时期,他们用《Lonely God》里长达八分钟的器乐对话,完成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集体孤独的声学造影。谢玉岗的吉他如同锈蚀的钢筋在混凝土中震颤,窦唯的笙音穿梭其间,构建出超现实的工业废墟图景。

《岁月鸿沟》(2016)标志着惘闻声音美学的成熟。专辑同名曲以层叠推进的器乐织体,复现了东北老工业区特有的时空褶皱。鼓手周连江的打击乐如同重型机械的残喘,贝斯手徐增铮的低频暗涌恰似地下管网的隐秘脉动,键盘手张岩峰用合成器音色涂抹出记忆褪色的轨迹。这张专辑在英国录制时展现的声场控制力,证明中国后摇滚乐队已具备国际化的制作水准。

《十万个为什么》(2020)中,《污水塘》用13分钟篇幅完成当代都市的精神造影。从电子脉冲般的吉他泛音到管弦乐式的宏大叙事,惘闻将数学摇滚的精密结构与后摇的戏剧张力熔铸成声学装置艺术。专辑封面上锈蚀的金属管道与电路板,暗示着科技文明与自然肌理的永恒角力。

惘闻的现场表演更凸显其声音建筑的实体感。2019年与Caspian的联合巡演中,《醉忘川》的器乐对话呈现出宗教仪式般的庄严感。灯光设计师钱雨琨用冷色调光影在舞台上切割出几何空间,使声波获得可视化的物质形态。这种多媒介表达方式,延续着乐队自2012年《0.7》时期开始的跨艺术实践。

在数字音乐时代,惘闻坚持黑胶介质的美学追求。《辛丑|壬寅》(2022)双专辑以模拟录音捕捉器乐的呼吸感,母带处理时特意保留的底噪如同时光的静电声。这种对物理介质的执着,与其音乐中永恒存在的工业遗迹回声形成互文。

从渤海湾的潮汐采样到瑞士雪山录音室的声学实验,惘闻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声音考古自觉。他们用效果器踏板堆砌出的音墙,既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显影,也是超越地域局限的普世诗篇。在器乐摇滚的语法体系里,这支乐队书写着属于东方的现代性寓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