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佰(本名吴俊霖),1968年1月14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嘉义县六脚乡,是华语乐坛极具影响力的摇滚歌手、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及演员。他以其独特的台语摇滚风格、粗犷的嗓音和舞台爆发力闻名,被誉为“台湾摇滚之王”。
早年经历与音乐启蒙
伍佰自幼喜爱音乐,高中时期受英国摇滚乐队深紫(Deep Purple)影响开始学习吉他。1987年,他离开家乡前往台北发展,最初在乐器行打工,后辗转于酒吧驻唱。这段时期,他接触蓝调、摇滚等西方音乐,并逐渐形成个人风格。1990年,他以本名“吴俊霖”发行首支单曲《小人国》,但未引起广泛关注。
音乐生涯转折点
1. 乐队China Blue的成立(1992年)
1992年,伍佰与贝斯手朱剑辉(小朱)、键盘手余大豪(大猫)和鼓手Dino Zavolta(Dino)组建乐队“China Blue”。乐队成立后迅速成为台湾地下音乐圈的重要力量,以融合蓝调、摇滚与本土元素的现场演出著称。
2. 首张个人专辑《爱上别人是快乐的事》(1992年)
同年,伍佰以个人名义发行首张专辑,其中《少年吔,安啦!》作为电影主题曲崭露头角,但专辑整体反响平淡。此后,他持续在Live House演出,逐渐积累忠实听众。
3. 突破性专辑《浪人情歌》(1994年)
1994年,专辑《浪人情歌》发行,同名歌曲及《牵挂》《199玫瑰》等作品将台语抒情与摇滚结合,奠定其“台式摇滚”风格。该专辑销量突破50万张,伍佰由此跻身主流乐坛。
4. 台语摇滚经典《树枝孤鸟》(1998年)
1998年,伍佰&China Blue推出全台语专辑《树枝孤鸟》,以实验性编曲和诗化歌词打破语言界限,获第10届金曲奖“最佳演唱专辑奖”。该专辑被视为台湾摇滚乐里程碑,至今仍被乐迷奉为经典。
乐队China Blue的持续合作
China Blue成军超过30年,成员稳定未更替,成为华语乐坛罕见的长寿乐队。乐队坚持“录音室专辑与现场演出同步推进”模式,至今发行逾20张专辑,举办超过千场演唱会。其现场表演以即兴改编和强烈互动性闻名,代表作《夏夜晚风》演唱会系列(1995年起)、《太空弹》巡回(2009年)等均创票房纪录。
音乐风格与创作特点
伍佰的音乐根植于蓝调摇滚,融合台语歌谣、电子、朋克等元素。他擅长以本土语言表达普世情感,如《突然的自我》《世界第一等》等歌曲跨越地域限制。其歌词常具文学性,例如《挪威的森林》改编自村上春树小说,《白鸽》隐喻台湾社会变迁。此外,他为刘德华、张学友、莫文蔚等艺人创作多首热门歌曲,如《孤星泪》《如果这都不算爱》。
影视与跨领域创作
- 影视演出:参演《征婚启事》(1998年)、《美丽新世界》(1999年)等电影,凭《顺流逆流》(2000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
- 摄影与诗歌:出版摄影集《伍佰·风景》《伍佰·故事》,并发行诗集《我是街上的游魂,而你是闻到我的人》(2019年)。
社会影响与荣誉
- 1990年代推动台湾Live House文化复兴,被誉为“live之王”。
- 获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2005年)、“最佳台语男歌手”(2012年)等多项大奖。
- 2021年获台湾金曲奖“特别贡献奖”,表彰其对台湾音乐的革新与推动。
(注:本文依据公开报道、专辑发行记录及官方资料整理,未包含非公开信息或个人推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