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GALA乐队发行第二张专辑《追梦痴子心》,以近乎粗粝的赤诚撕开华语流行乐坛的精致表皮。这张充斥着少年意气的作品,在豆瓣音乐获得8.5分的长尾评分,其同名主打歌《追梦赤子心》更成为现象级青春图腾,至今仍在各大校园与体育赛场回响。
整张专辑的创作核心直指”理想主义者的生存困境”。在合成器尚未泛滥的年代,GALA用失真吉他与鼓点编织出莽撞的声场,《水手公园》里口琴与尤克里里的碰撞,《出道四年》中故意跑调的戏谑唱腔,都暴露出乐队拒绝被规训的朋克底色。主唱苏朵撕裂式的唱法,将歌词里”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的宣言淬炼成具象化的精神符号。
这种粗糙质感恰恰成为时代情绪的精准载体。201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80后群体集体步入而立之年,面对房价飙升与阶层固化,《追梦痴子心》以近乎笨拙的姿态对抗着世俗意义的”成功学”。专辑封面那个张开双臂的剪影,既是向《泰坦尼克号》经典镜头的致敬,也是整代人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保持平衡的隐喻。
十年后再听《我绝对不能失去你》,早期GALA对The Beatles的模仿痕迹依然清晰,但那些未经修饰的嘶吼反而沉淀出独特的文献价值。当”向前跑”的副歌在2021年冬奥赛场再度响起,这张专辑已超越音乐本身,成为丈量社会情绪的温度计——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不够完美却足够真诚的声音,替沉默的大多数喊出胸中块垒。
在过度包装的流量时代,《追梦痴子心》的持久回响证明:真正动人的从来不是完美的技术,而是创作者剖开胸膛时,那颗依然滚烫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