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崔健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解决》。这张诞生于社会转型夹缝中的作品,用粗粝的失真音墙与撕裂的声线,将一代人的困惑、焦灼与反抗浇筑成中国摇滚史上最锋利的时代切片。
专辑开篇同名曲《解决》以暴烈的吉他riff劈开沉默。崔健沙哑的嗓音如同砂纸,反复摩擦着“眼前的问题太多无法解决”的集体焦虑。当萨克斯与唢呐在间奏中纠缠碰撞,传统民乐元素与西方摇滚框架的对抗,恰似文化断层带上迸发的精神阵痛。《投机分子》用跳跃的放克节奏包裹着黑色幽默,歌词里“为了爱情,歌曲需要刺激”的戏谑,揭露着商品经济初潮下艺术与生存的荒诞博弈。
最具冲击力的《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在古筝流水般的轮指与扭曲的吉他音效间,建构出冰火交织的听觉奇观。刘元的笛声如北风呼啸,王勇的古筝似冰棱碎裂,崔健的嘶吼冲破器乐织就的寒潮,将个体在精神荒原上的狂奔具象化为时代的寓言。这首歌后来被收录于《摇滚北京》合辑,成为西方观察中国摇滚的重要窗口。
《解决》的颠覆性不仅在于音乐形式的实验,更在于其撕裂集体叙事的勇气。《一块红布》用私人化的爱情隐喻,让政治符号在蒙眼狂奔的孤独中消解;《这儿的空间》以朋克式的短促节奏,将都市青年的压抑感压缩成爆裂的休止符。这些作品拒绝提供廉价的答案,而是将90年代初的价值真空状态转化为艺术的张力。
当整张专辑在《最后的抱怨》的迷幻氛围中收尾,崔健留给时代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一面破碎的镜子。那些在失真音效中跳动的旋律碎片,映照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碰撞下的文化裂痕,记录着理想主义者在物质浪潮前的最后一次集体咆哮。三十年后再听《解决》,那些未曾愈合的时代伤口,仍在吉他的啸叫中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