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在告别的年代里,我们终将与自己重逢》

《自传:在告别的年代里,我们终将与自己重逢》

五月天的《自传》是一张用音符编织的时间胶囊。作为华语乐坛最长青的乐队之一,他们在这张2016年发行的第九张专辑中,用十五首作品完成了对二十一年音乐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也道出了每个普通人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怅惘与释然。

整张专辑如同倒转的沙漏,从《如果我们不曾相遇》的宿命叩问开始,到《转眼》里对人生终章的凝视,五月天用宏大的叙事结构解构了”自传”的本质——那些被岁月筛选过的记忆碎片,最终拼凑成我们与自我对话的镜像。《成名在望》中电吉他撕裂的呐喊,与《少年他的奇幻漂流》里弦乐铺陈的史诗感,形成现实与理想的张力,恰似中年人回望青春时的矛盾目光。

阿信的歌词创作在此达到某种哲学高度。《好好》里”时间的电影,结局才知道”的淡然,《后来的我们》中”用新的幸福,把遗憾包着”的豁达,都在尝试与生命中的失去达成和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顽固》的MV叙事——梁家辉饰演的落魄工程师,正是每个曾与现实搏斗的普通人缩影,当火箭升空的刹那,五月天证明了流行音乐同样可以承载存在主义的重量。

专辑的编曲呈现出惊人的丰富性。石拔的吉他不再局限于热血澎湃的摇滚范式,在《人生有限公司》里化作布鲁斯味道的叹息;冠佑的鼓点在《兄弟》中编织出兄弟情谊的节奏密码;玛莎的贝斯线与怪兽的吉他solo在《派对动物》中碰撞出中年危机的狂欢式宣泄。这种音乐语言的进化,印证了乐队成员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

作为一部”非典型自传”,这张专辑真正的主角并非五月天,而是所有在KTV里吼过《憨人》、在演唱会流过泪的普通人。当《你说那C和弦就是…》的钢琴声响起时,那些藏在毕业纪念册里的梦想、地铁车厢里疲惫的面孔、深夜加班时的咖啡渍,都获得了被重新审视的仪式感。在这个告别的年代,五月天用音乐搭建了一座桥,让我们得以穿越时光的迷雾,与曾经的自己重逢——或许这就是流行音乐最珍贵的治愈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