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五月天发行第九张录音室专辑《自传》。这张以”作品9号”命名的专辑,承载着五个年过四十的摇滚青年对人生阶段的诚实告白。作为华语乐坛最持久的现象级乐队,五月天用十九首歌的体量,在流行摇滚的框架里编织出一部关于时间、记忆与告别的诗篇。
专辑封面那辆行驶在海岸公路的红色敞篷车,是五月天埋下的视觉寓言。《如果我们不曾相遇》用公路电影般的叙事展开自传序幕,钢琴与鼓点编织出命运交错的经纬线。阿信的歌词不再执着于青春期的呐喊,转而用”苍狗又白云”的意象消解时间的重量,在《后来的我们》中,弦乐与电吉他的对位宛如记忆与现实的双重变奏。
《成名在望》是整张专辑的创作剖白,以贝斯为骨架的编曲暗藏躁动,歌词里”那黑的终点可有光”的诘问,既是乐队二十年的自省,也是给所有追梦者的启示录。《少年他的奇幻漂流》用恢弘的管弦乐构筑出史诗感,将个体困惑升华为人类文明的集体困境,在”谁生错血脉”的咏叹中完成从青春叙事到生命哲思的蜕变。
这张专辑最动人的特质,在于五月天对”成长”的诚实书写。《顽固》MV里退休工程师的航天梦,恰似中年摇滚乐队对音乐初心的温柔回望。当《转眼》的钢琴声响起,阿信写下”成就如沙堡/生命如海浪”,流行摇滚的糖衣包裹着存在主义的苦涩内核。在数字时代刻意保留的黑胶版本,让实体专辑成为储存时光的琥珀。
作为五月天宣布”休团”前的最后创作,《自传》既是乐队阶段性的总结,也是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里程碑。当流媒体平台开始统治听觉体验,这张坚持完整概念性的专辑,像一封用摩尔斯电码写就的情书,在数据洪流中守护着唱片时代的浪漫遗风。那些关于相遇与离别的故事,最终都化作时间长河里的粼粼波光,映照出每个聆听者心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