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五月天推出第九张创作专辑《自传》,这张被主唱阿信称为”倒数第二张实体专辑”的作品,意外成为这个华语乐坛最长寿乐团最深邃的生命注脚。十五首曲目构建的叙事空间里,五月天撕开了偶像乐团的糖衣,将中年回望的苦涩与少年热血的余温搅拌成一杯令人心悸的鸡尾酒。
开篇《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以蒙太奇式叙事铺陈相遇的偶然性,电子音效编织的时空隧道里,吉他扫弦如同老式放映机的齿轮声,将青春记忆切割成闪烁的胶片光影。这种对时间维度的解构贯穿整张专辑,《成名在望》用三段式摇滚编曲模拟人生进阶的眩晕感,鼓点如心跳般撞击着理想主义的虚妄与真实。
最令人震颤的是《少年他的奇幻漂流》。宏大的弦乐编制下,玛莎的贝斯线如暗潮涌动,阿信撕裂的声线在”谁说要庞大/才能够伟大”的诘问中,暴露出成年世界与少年理想的永恒角力。这首歌的MV里沉没的方舟意象,恰如其分地隐喻了五月天对自身乐团命运的思考——在流媒体时代的巨浪中,坚持实体专辑创作近乎悲壮的浪漫。
专辑中段《好好》《后来的我们》等抒情曲目,展现出罕见的叙事克制。钢琴与木吉他的对话里,没有撕心裂肺的青春呐喊,只有时间沉淀后的淡然回望。这种中年视角的温柔,在《转眼》达到极致:阿信以第三人称讲述的”自传”,在808鼓机的机械节拍中,将个体记忆升华为世代集体的生命史诗。
作为出道十七年的阶段性总结,《自传》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诚实地展现了少年神话的裂缝。当《你说那C和弦就是…》用校园民歌的质朴旋律重现音乐初心时,那些被岁月磨蚀的锐气与依然滚烫的热血,在失真的吉他音墙中达成奇妙和解。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在数位时代,五月天仍执着于实体专辑的仪式感——当CD转动发出的细微摩擦声响起,便是一场跨越时光的青春祭典。
这张游走于怀旧与实验之间的专辑,最终在《What’s Your Story》的空白音轨中留下开放式结局。正如所有伟大的自传都难以完整记述生命的全貌,五月天用57分59秒的留白,为永不落幕的少年诗篇留下续写的可能。在时光的裂缝处,那些未竟的旋律依然在风中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