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尼西林乐队成军七年后推出的专辑《群星闪耀时》,像一场穿越时空的声波实验,将听众拽入迷幻摇滚的星云漩涡。这支被贴上“中国版绿洲”标签的乐队,在这张专辑里完成了从英伦摇滚到迷幻美学的蜕变,用合成器的电流与吉他的轰鸣,编织出一幅属于Z世代的星际漫游图景。
开场曲《忧郁的平原》以合成器音效构建出赛博霓虹般的声场,主唱小乐标志性的咬字在电子音墙中若隐若现,如同穿梭在数据洪流里的游吟诗人。当失真吉他突然撕裂电子迷雾时,听众恍然发现这并非对西方迷幻摇滚的简单复刻——那些扎根于中文语境的诗意歌词,正在解构着数字时代的集体焦虑。《黎歌》中“我们终将溶解在银河”的反复吟唱,既是对存在主义的诘问,也是对原子化生存的浪漫注脚。
专辑同名曲《群星闪耀时》堪称迷幻摇滚美学的东方转译。长达七分钟的器乐段落里,风笛与电吉他的对话构建出超现实音景,鼓点如脉冲星般恒定闪烁。当小乐用近乎呢喃的声线唱出“我们终将成为彼此的尘埃”,迷幻外壳包裹的现实内核骤然显现——在算法统治的时代,个体的微光如何在数据洪流中保持闪耀?
值得玩味的是,《瞬息间是夜晚》里采样了北京胡同的市井喧哗,与迷幻音效形成奇妙互文。这种在地性元素的植入,让专辑跳脱出迷幻摇滚常见的宇宙叙事,转而将视角投向都市青年的精神荒原。合成器制造的太空回响与二环路的车流声相互碰撞,恰似科技浪潮中传统与现代的永恒撕扯。
在流媒体主导听觉审美的当下,《群星闪耀时》刻意保留的黑胶底噪与模拟音色,构成了对数字时代的温柔反叛。当《缅因路的月亮》尾奏的吉他啸叫逐渐消散,听众仿佛目睹了一场星际旅行后的精神返乡——那些迷幻音墙包裹的,终究是这代人无处安放的集体孤独。盘尼西林用这张专辑证明,迷幻摇滚不止是致幻剂,更可以成为照见时代情绪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