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金属乐的版图中,九宝乐队始终是异质性的存在。这支来自内蒙古的民谣金属乐队,在2019年发行的专辑《灵眼》中,用12首作品构建起游牧文明与重金属音乐的诗性对话。他们并非简单地将马头琴与失真吉他拼接,而是在轰鸣的音墙里埋藏草原文明的基因密码。
专辑开篇《特斯河之赞》以祭典式的节奏展开,阿斯汗的呼麦如萨满祝祷般穿透双踩鼓点,马头琴声在Drop D调式的riff间隙游弋。这种声音的异质碰撞,打破了传统民谣金属对民族乐器的符号化使用——九宝的蒙古元素不是装饰音,而是音乐的骨骼。当《灵眼》中传统长调唱腔与激流金属式推进相遇时,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敬畏被转化为声波图腾,金属乐的暴烈能量在草原文明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的诠释。
歌词文本的建构更具深意。《十丈铜嘴》借用蒙古神话中的巨鸟意象,在工业金属的机械律动中展开对现代性的诘问;《娜名达莱》将女性名字化作河流的隐喻,清嗓演唱段落里流淌的柔情,与黑金属式嘶吼形成叙事张力。这种将民族叙事融入金属乐框架的尝试,使整张专辑超越了单纯的文化猎奇,成为当代草原青年寻找身份认同的声音载体。
制作层面,《灵眼》呈现出惊人的声场控制力。制作人王冲刻意保留了蒙古乐器的颗粒感,让潮尔琴的泛音与贝斯低频形成共振空间。在《旱獭》这样的高速曲目中,民族打击乐与双踩鼓的错位节奏,制造出类似万马奔腾的立体声效。这种技术处理使传统与现代不再是对立项,而是在声波层面达成了和解。
作为中国少数真正实现文化自觉的金属乐队,九宝在《灵眼》中完成了重要蜕变:他们不再需要借助异域风情吸引听众,而是用音乐本身的完成度证明,草原文明的诗意可以在极端金属的框架中焕发新生。当《黑色原野》的末段呼麦渐隐于电流噪音时,我们听到的不只是重金属的狂暴,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当代音乐语境中的庄严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