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粒的首张个人专辑《如也》如同一场未经驯服的野火,以粗糙的诗意与混沌的美感,在2015年的独立音乐荒原上划开一道锋利的裂口。这张拒绝被定义的专辑,用民谣的骨架承载着后现代主义的魂魄,在虚实交错的叙事中完成了一场创作者对自我的拆解与重组。
《如也》的虚实维度首先显现在声音质感的撕裂中。陈粒刻意保留的粗粝气息在《奇妙能力歌》里化作跳跃的意象拼贴,将“沙漠下暴雨”“黄昏追逐黎明”这类超现实画面溶解在简单的吉他分解和弦里。这种原始录音质感的保留,使《如也》呈现出未经打磨的毛边美学——如同手稿般真实的创作痕迹,恰与歌词中精心构筑的虚幻世界形成互文。
在《易燃易爆炸》暴烈的电子音色中,陈粒构建出自我分裂的戏剧场景。歌词里“赐我梦境又赐我清醒”的悖论式表达,配合着民谣吟唱与摇滚嘶吼的交替撕扯,暴露出创作者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与突围。这种虚实互搏在《走马》中达到某种平衡态,人声在混响制造的虚空感中漂浮,副歌部分突然坠入真实的胸腔共鸣,完成从梦境到现实的闪回切换。
专辑的文学性解构在《历历万乡》达到巅峰。陈粒将武侠意象拆解为流动的性别符号,“她”与“他”在江湖烟雨中的身份转换,既是对传统叙事程式的颠覆,也是创作者对自我多重面向的隐喻式书写。当合成器音色如雾气般漫过民谣吉他的叙事线,音乐文本与文学文本在虚实交界处达成了共振。
《如也》最珍贵的实验性,在于它拒绝成为某种风格标本的叛逆。从《不灭》宗教感的人声堆叠到《正趣果上果》戏谑的戏曲元素拼贴,专辑在形式探索中不断打破真实与虚幻的边界。这种解构不仅指向音乐形式本身,更暴露出创作者在确立个人美学过程中的挣扎轨迹——那些未完成的、矛盾的、自我否定的创作状态,反而成就了专辑最动人的真实感。
这张诞生于卧室录音环境的专辑,最终以惊人的完整性完成了对独立音乐美学的重新诠释。当虚实之间的薄雾散尽,《如也》留下的不仅是11首作品,更是一个创作者将自我撕碎后重构的精神图谱。那些刻意保留的裂缝与毛边,恰是陈粒音乐人格最真实的生长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