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莱》|一场虚实交错的镜海音画实验

《在蓬莱》|一场虚实交错的镜海音画实验

陈粒2016年的现场录音专辑《在蓬莱》以罕见的实验姿态,将听众引入一场充满东方玄学色彩的声场漫游。这张与音乐人陈牧狄、肖骏、王思雨共同完成的即兴作品,彻底打破了她早期民谣框架下的创作惯性。

专辑以《Shadow》中扭曲的电子脉冲开场,合成器模拟的潮汐声与失真吉他形成液态漩涡,人声被处理成漂浮的碎片,如同蓬莱仙岛外虚实难辨的蜃影。陈粒摒弃了过往直白的词作表达,转而用气声吟唱与器乐展开意识流对话。在《Progress》长达七分钟的即兴段落里,萨克斯风与贝斯线条在延迟效果中反复折射,构建出多层叠映的听觉镜像。

录音工程刻意保留了Livehouse的空间混响,电流杂音与乐器残响在《蓬莱》曲目里形成独特的声场蒙太奇。当扬琴音色从电子音墙中穿刺而出时,传统民乐元素不再是符号化的东方点缀,而是化作解构重组的音色模块。这种解构在《隐形兽》达到顶峰——陈粒的人声被切分为颗粒状采样,与爵士鼓的破碎节拍重组为新的声态生命体。

专辑末段的《Tidal》暴露出这次实验的原始肌理:未加修饰的乐器碰撞、即兴演奏中的呼吸停顿、效果器调试时的电流噪音,这些”不完美”的在场证明,恰好构成了对”蓬莱仙境”完美幻象的解构隐喻。当最后一个延迟回声消散在空气里,这场镜海音画实验留下的不是答案,而是关于真实与虚幻的永恒诘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