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香港摇滚乐队Beyond推出专辑《乐与怒》,它成为乐队主唱黄家驹生前的最后一部完整作品。这张专辑诞生于香港回归前的躁动年代,既是Beyond音乐生涯的巅峰,也是一代青年精神的绝唱。在商业与理想的夹缝中,《乐与怒》以摇滚为矛,刺破了浮华时代的泡沫,留下超越时空的精神回响。
开篇曲《我是愤怒》用暴烈的吉他声拉开序幕,黄家驹嘶吼着“Woo…A 可否争番一口气”,将底层青年的压抑与反抗注入每个音符。这首歌的编曲刻意打破Beyond惯用的抒情摇滚框架,加入大量重金属元素,仿佛要将香港逼仄的生存空间彻底撕裂。而在《爸爸妈妈》中,乐队以黑色幽默的笔触描绘代际冲突,电子音效与失真吉他的碰撞,暗喻着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剧烈冲撞。
真正让《乐与怒》载入华语摇滚史册的,是黄家驹用生命谱写的绝唱《海阔天空》。当钢琴前奏如潮水般漫过听者的耳膜,那个穿着皮衣、背着吉他的摇滚青年,终于在音乐中找到了终极的自由归宿。“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句歌词既是个人宣言,更成为整个时代的精神图腾。歌曲结尾长达一分钟的吉他solo,黄家驹用即兴演奏将压抑多年的情感彻底释放,每一个音符都在叩击时代的铁幕。
专辑中不乏对现实的尖锐批判。《狂人山庄》用迷幻摇滚的笔法勾勒出资本社会的荒诞图景,合成器营造的诡谲音效中,黄家驹唱出“钱在笑 人在叫 婴儿出世注定了”的末世寓言。《完全地爱吧》则以朋克式的直白,拆解消费主义时代的爱情谎言,三连音节奏像机关枪般扫射虚伪的情感交易。
在商业包装与艺术表达的平衡木上,《乐与怒》展现出惊人的成熟度。《和平与爱》用非洲鼓点串联起世界音乐的想象,《命运是你家》以布鲁斯吉他诉说浪子情怀,即便情歌《情人》也摒弃了港乐滥俗的甜腻,用克制的演绎道尽时代洪流中的离散哀愁。这种多元性不仅展现了Beyond的音乐野心,更印证了黄家驹“用音乐连接世界”的创作理念。
1993年6月24日,黄家驹在日本意外离世,为这张专辑蒙上悲壮的宿命色彩。《乐与怒》中的自由呐喊,最终化作穿越时空的永恒回声。三十年后,当新一代青年在KTV高唱《海阔天空》,在街头运动中用《我是愤怒》作为战歌,Beyond用摇滚乐浇筑的精神丰碑,依然矗立在华语音乐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关于自由、理想与反抗的追问,仍在寻找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