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Beyond乐队推出专辑《乐与怒》,这张作品成为主唱黄家驹生前参与的最后一张完整专辑。彼时的香港乐坛正被商业情歌与偶像文化垄断,摇滚乐逐渐沦为边缘之声。Beyond以近乎悲壮的姿态,用《乐与怒》完成了一次对摇滚精神的终极叩问,也在时代的喧嚣中筑起了一座难以复制的精神灯塔。
《乐与怒》的底色是矛盾的。开篇曲《我是愤怒》以暴烈的吉他riff与嘶吼的唱腔直指社会不公,充满对现实的控诉;而《爸爸妈妈》却以戏谑的雷鬼节奏调侃代际鸿沟,显露出少见的黑色幽默。这种撕裂感恰恰映照出Beyond的困境:既要对抗唱片工业对摇滚乐的规训,又试图在商业与理想间寻找平衡点。黄家驹在《命运是你家》中写下“天生你是个不屈不挠的男子”,既像自我激励,又似无奈叹息。
专辑中最具穿透力的《海阔天空》,以钢琴前奏构筑起辽阔的叙事空间。黄家驹的嗓音褪去愤怒,呈现出罕见的苍凉质感。“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这段歌词成为跨越时代的共鸣符。有趣的是,这首被后世奉为“圣歌”的作品,在当年并未获得商业成功,却在时光淬炼中印证了艺术生命力的持久——这恰似Beyond乐队命运的隐喻。
在《完全地爱吧》《走不开的快乐》等曲目中,乐队尝试融入流行元素,但始终保持着摇滚乐的筋骨。黄家驹的创作始终紧扣社会议题,《狂人山庄》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平与爱》对战争创伤的反思,都在证明他们从未放弃用音乐介入现实的野心。这种坚持在1990年代初的香港显得格格不入,却也成就了Beyond区别于其他乐队的独特棱角。
《乐与怒》发行一个月后,黄家驹在日本意外离世,这张专辑就此成为绝响。当后世乐迷在KTV高唱《海阔天空》时,往往忽略了一个残酷事实:这张专辑实际记录了一支理想主义乐队在商业巨轮下的最后挣扎。那些被热血青春标签化的旋律,本质上是对抗异化的摇滚宣言。在数字流媒体时代的今天回望,《乐与怒》的珍贵之处,或许正在于它保留了华语摇滚乐最本真的模样——愤怒但不绝望,妥协却不屈服,在商业荒漠中执着地播种理想主义的绿洲。